资源描述: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孙巧巧,刘清山,李世良(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再生混凝土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立项,城市建筑垃圾。因此,城市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成为2010年颁布GB/T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新时期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对近年来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料》和GB/T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和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为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提供参考。1.2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及力学性能研究和发展关键词:城市建
2、筑;固体废弃物;再生混凝土;配合[6]邱树恒、王军、冯庆革等通过用不同的再生粗细骨比;力学性能料的掺量和不同的水灰比制备混凝土试块,经实验证明再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志码:B生骨料的取代量和水灰比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两个重[7]文章编号:1672-4011(2016)10-00010-03要因素。沈丹、孙伟民、黄颖等通过以不同的再生骨料代替率配制不同水灰比的再生混凝土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10.007试验,得出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水灰
3、比的增大0前言而降低,随着废弃骨料掺入百分比的增大先增加再降低,并回归拟和出配合比设计公式。3近年来,我国年平均混凝土使用量约为20亿m,仅[8]邓寿昌、张学兵以100%再生粗骨料加天然砂以及以混凝土施工中废弃混凝土的产生比例约为1%计算,每年100%再生骨料两种骨料形式进行再生混凝土试验,通过控产生的废弃混凝土量即可达到5000万t;在市政工程设施制水灰比等因素进行实验,回归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抗压的改造与扩建时,大量的危旧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强度与水灰比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并得出再生混凝土抗[1]圾中,废弃
4、混凝土约占34%。然而,人们对这些建筑垃压强度计算公式。邓寿昌、罗冠祥[9]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其圾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掩埋或堆放,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试验公式的可行性,证明其公式的高准确度和可靠性。和环境污染。随着混凝土用量的不断增长,对砂石的开采高丹盈、张丽娟、芦静云等[10]通过实验设计得出了水也随之增加,这必将引起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因此,对灰比、单方用水量和砂率等在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城市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刻不容缓的,是符合社会发影响,并建立了各自的计算公式。展需要的,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本文对建筑固体
5、废弃物孙跃东、肖翔、庞俭等[11]通过将再生骨料预吸水的配的利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进而为今后对建筑固体废弃物合比方法配置再生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再生混凝的利用提供参考。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其抗压强度略小于普通混凝土。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时,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高于1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普通混凝土。[12]废弃混凝土通过回收、破碎、筛分后代替天然骨料作古松、雷挺、陶俊林等通过试验确定以水灰比为为制备混凝土的骨料,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从再0.4配制再生混凝土,根据其不同的再生骨料的替代率对其生混凝
6、土诞生开始,国内外就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进行试验分析,试验表明,再生骨料[2-5]取代率为70%时,其强度和经济性最符合同强度普通混凝其性能做了大量研究。1.1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土要求。[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家对废卓玲、陈宝璠通过配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85%的弃混凝土进行了开发研究和再生利用,并提出了混凝土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进行实验,经配合比正交试验分析得绿色化,以减少对人类生存的危害。1977年日本通过《再出,在水灰比为0.4时,可配置出达到MU5.0的再
7、生混凝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2000年日本的废弃混凝土空心砌块且由试验表明,水灰比是影响其抗压强度最主土的利用率已达到90%。美国在1982年就已经将破碎的水要的因素。[14]硬性混凝土掺入骨集料中进行利用,且有20个州将再生混白国良、张峰剑、安昱峰等通过用正交试验进行再凝土用于基层和底基层中,其中15个州制定了有关再生混生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试验得出骨料替代率是影响再生混凝土的使用规范。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且得到了再生混凝土砌块最优配合3我国再生混凝土的利用起步较晚,1997年将建筑废渣比,即用水量150
8、kg/m,水灰比0.4,粗、细骨料取代率综合利用列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中,2002年上海新江取40%,砂率50%。[15]湾机场的道路基层建设利用再生骨料进行施工,2003年同李丹、王汝恒、陶俊林等通过正交配合比试验配制济大学建成再生混凝土刚性路面,2004年我国启动水泥混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得到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凝土路面再生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将固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