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12910
大小:2.05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11-26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机械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申报单位名称:安徽工程大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2013年12月8日填一、申请增列“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1、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必备条件,是国家硬实力的标志。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计划”,并持续推进制造业回归美国的进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为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
2、制造业经历了痛苦的嬗变,机械工业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迅速成长为制造业大国,且在港口机械、重型装备,高速铁路等若干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实现制造业强国之梦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高度认同。1.1国家和地方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强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用第九和第十两章篇幅,分别阐述“改造提升制造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计划》等指导文件,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入国家重点
3、培育的七大产业之一。安徽省也先后出台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计划》等配套文件,装备制造业被选定为安徽省首位产业,并定位于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先方向。1.2机械工业规模巨大,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得力的措施保障下,我国机械工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2~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从1.86万亿元增长到18.41万亿元,产业规模增长约10倍,年均增速高达25%;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从3.26万家增加到10.7万家,从业人数从853万人增加到1744万人。2013年,安徽省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33家,全年总产值7500亿,从业人员54万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0位。2
4、012年,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个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2953.03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市工业的69.7%。汽车年产量56.4万辆,空调年产量突破1410多万台。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光伏光电、生物、新能源、公共安全等七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71.58亿元,增长43.8%。1.3机械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1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机械类人才需求量一直稳居就业排行榜前列。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企业和政府深感从事产品开发和新装备设计的技术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保守估算,若高层次研发人员占10%,则全国机械
5、工业需要177.4万高层次研发人员,安徽省机械行业需要5.4万高层次研发人员。无论是全国还是安徽省,机械工业高层次人才的保有量都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截止2011年,芜湖市开发区共有从业人员238699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只有19288人,占8.1%,研究与开发人员11434人,仅占4.8%。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718户,汽车及装备制造业661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55户,超十亿元有71户,超百亿元有3户,世界500强中37家境外企业落户芜湖。以上数据清晰地表明,芜湖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与人才保有量间形成巨大反差,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极度缺乏,已成为芜湖市政府和企业
6、的切肤之痛,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人才,在招商谈判初期,往往带领投资商考察我校,力求打消对方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顾虑。目前,我省具有硕士培养能力的高校仅十余所,其中以工为主的高校不足10所,仅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少数高校具有“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培养规模显然无法满足我省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在实践能力、职业针对性和专业性方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具有明显优势,更符合企业、政府和学生的期望。2、招生计划2015年招收35人(全日制),根据师资、生源、社会需求等情况,逐年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在条件成熟后,招收非全日制;拟采取以下措施,吸引考生报
7、考,获得优质生源。(1)构建完善的奖助体系。奖助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校从学费提取绝大部分,作为奖学金和助学金,二是争取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三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企业发放工作津贴。(2)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新芜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合作,促成企业改人才“招聘”为“选聘”方式,探索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模式,提高就业层次和吸引力。(3)充分利用芜湖市人才政策,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