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

ID:46611033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_第1页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_第2页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_第3页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_第4页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探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要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主题词穴,风池针刺深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风池穴是临床上疗效十分肯定的常用踰穴之一,由于此穴位于人体上颈部,临近椎动脉和延髓(生命中枢),在施针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极易造成椎动脉或延

2、髓损伤,造成严重医疗事故。为此,我们通过CT三维成像在活体上研究风池穴的平均安全深度和角度[1],以供临床医师参考。1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29~79岁,均发育正常,无畸型,体重83kg。用Picker1200Expert第四代CT机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o用胶布粘金属粒(2mm)分别标记双侧风池穴、双眼内眦和鼻尖[2,3]。CT扫描2个平面:双风池〜双内眦平面(内眦组),双风池~鼻尖平面(鼻尖组)。先确定风池进针点与对侧内眦连线、风池与鼻尖连线是否通过椎动脉或延髓。若通过,测量风池穴进针点到椎动脉或延髓的

3、距离。另外,分别测量颈围、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统计风池穴到椎动脉或延髓的平均距离,并计算此距离与颈围、体重、体重指数的相关性。2结果16例中15例风池与对侧内眦连线、风池与鼻尖连线都经过椎动脉,男女两组从风池进针点到椎动脉距离见表1o颈围与风池穴到椎动脉距离(鼻尖组)的相关性:为等级相关,r=0.87;t检验P0.05o颈围与体重指数相关性:r=-0.035,t检验,P>0.5o3讨论3.1我们研究的16例个体中,绝大部分风池穴与鼻尖(或对侧目内眦)连线都经过椎动脉(CQ1水平),只有1例女性内眦风池连线不通过椎动脉,而经过延髓

4、。说明针尖朝向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3,4]o从可能造成损伤的深度看,男性平均值较女性的平均值要大。山西杨占林1981年尸解统计学结果为:男性41.21±3.82mm(35例),女性43・88±4・61mm(17例)。我们的安全深度比他们的测量值要大,平均男性长15mm左右,女性长2~5mm。分析原因他们没有明确针刺方向,尸体因组织固定而收缩、脱水,与正常活体组织结构的厚度有差异等。3.2从通过的组织层次看,都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

5、棘肌T头后大直肌T头上斜肌T横突、侧块或后弓3.3在观察安全深度与颈围的相关性时,我们得出它们的相关性很好,并呈正相关;得岀了内眦方向安全深度与颈围的直线回归方程;鼻尖组因其不呈正态分布而只能得出等级相关。颈围可作为一个良好的简易测量、评估个体风池穴安全深度的指标,需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头型的个体中颈围与安全深度的相关性。3.4体重与安全深度也呈正相关,并得岀了相关的回归方程。3.5颈围与体重也呈正相关,这说明肥胖之人普遍颈围大,瘦人一般颈围小。但在研究颈围分别与体重指数、身高的关系时,我们得出他们都不相关。4结论我们在CT上定位风池针刺方向及角度后[1],

6、风池穴安全针刺深度可比较准确的测得。我们认为针刺向对侧内眦都可损伤椎动脉,极少数可损伤延髓;针刺向鼻尖时,只可能伤及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为避免损伤,我们研究得出:男性安全深度是56.50±6.55mm(内眦方向),58.95±6.72mm(鼻尖方向);女性安全深度是45.07±2.仃mm(内眦方向),48.13±1.62mm(鼻尖方向)。颈围、体重与安全深度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我们要进一步增加观察例数,研究各种头型(长头型-圆头形)相应的平均安全深度,并由颈围和体重作为相关指标来准确预测个体的风池穴安全针刺深度。另

7、外,还要研究风池穴向眼球正中方向针刺时的平均安全深度。5参考文献1方继良,等・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针刺角度初步研究.中国针^,2000:20(5):2872王德琛,等•针灸穴名国际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03杨甲三,等.针灸踰穴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989:3734严振国•针灸穴位的断层解剖图谱•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987:375韩子玉,等•应用解剖学彩色图谱•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6:34(收稿日期:1999口06口29咸平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