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

ID:46589132

大小:7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_第1页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_第2页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_第3页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_第4页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浅论摘要: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必要经历。既有培训模式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凸显出诸多弊端。借鉴校本课程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和基于学校的有益经验,基于“开放、发展、个性、实践”的特点,我们尝试提出蕴涵“建立三级培训的运行机制、培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和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等机制的校本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模式,以期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实效性,加快实现青年教师角色的顺利转换。关键词:岗前培训培训模式校本课程校本化培

2、养一支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岗前培训作为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必须经历,为青年学子向合格教师的顺利角色转换,做出了积极和有益贡献。但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及对个性特色主张诉求的日渐凸显,现有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出来。克服现有培训模式弊端,成为高校师资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校本化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模式的构建对克服现有培训模式弊端、探索新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现状和问题:青年教师

3、岗前培训现有模式述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高校便从源头抓起,积极探索出了针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有效形式,并逐步被其他高校所采纳。在各高校自发地实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段时期后,针对这种自发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时间、内容、方式”上的互不统一、各自为政式的散乱状态,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根据《教师法》制定出台《高等学

4、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于1997年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制定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从“培训规程、教学纲要、教材编写”等方面对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岗前培训作为一种正式制度被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从管理层面看,基本上是国家(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总属教育部人事司,下设北京、武汉两个交流中心)和地方(教育部下设华北、东北、中南、西南、西北、华东六个地区中心和31

5、个省属中心)两个层级。省属中心一般设立在省属师范大学,但行政隶属于省教育厅,下设省辖市培训点,比如江苏一共13个地级市,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13个培训点。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各培训点,负责各地区高校、中专校的具体实施培训,统一组织集中授课。培训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教育法通论四部分,使用统一教材,培训形式是集中授课与业余自学相结合,培训结束后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命题,采用闭卷形式统一考试,只有少数高校可以申请单独组织培

6、训。这种统一的培训形式具有以下的优势:依据统编的教材,通过四门课程的讲授,能使新教师对教育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且在学习中有章可循;将培训考勤与考试资格挂钩,督促新教师准时认真的参加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对学习的效果进行严格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结果直接与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挂钩,能有效的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这种自上而下依靠行政权力来推行的制度,由于过分强调目标的统一性、标准性,使课程的运作与评价变成了对目标的肤浅“复制”,降低了培训的质量。从管理层面片面强调组

7、织目标的实现,忽视了教师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片面强调培训的重要性,忽视教师的个体要求;片面强调理论灌输,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考勤与考试评价,忽视教师的积极性的有效调动。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和教育发展对个性特色主张诉求的日渐凸显,现有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着眼宏观忽视微观、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不合理、考核方式流于形式等弊端,也日渐显现出来。岗前培训制度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实际上孕育着的巨大的制度成本导致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源转化的低效率,而这

8、种低效又从根本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二、借鉴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模式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影响下,我国在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开始了“校本课程”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即“以学校为本和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从课程实践上看,校本课程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即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改进学校教育实践、由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探讨创建并在学校中予以实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