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77251
大小:9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5
《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小题,8页,满分120分(含4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一、积累与运用(14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1分)(2)经纶世务者,。(吴均《与朱元思书》)(1分)(3),,沙场秋点兵。(
2、辛弃疾《破阵子》)(2分)(4)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诗是:“,。”(2分)(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4分),。,。2.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3、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2分)三、现代文阅读(42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7至20题。(一)(12分)①19
4、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
5、——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未。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
6、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
7、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7.结合本文内容,简述赤潮的生成与人类行为的关系。(2分)答: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赤潮是如何成为海洋灾害的。(答案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字)(3分)答:赤潮生物会□□□□□□□□□□□□□□□□□□□□□□□□□□□□□□。9.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其中加点的两个“仅”字分别强调了什么?(4分)答:10.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
8、打“√”,错的打“×”)(3分)(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