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70246
大小:261.8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5
《诗词格律学习课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格律学习课题1、诗歌属于韵文。2、音韵。3、声音。4、《广韵》。5、五言律诗。6、律诗的两种。7、声病。8、对联。1、诗歌属于韵文诗歌属于韵文,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般依据语音的自然节奏和口语的韵律而形成某种音乐性的效果。当诗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人们总结了语音与诗歌形成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格律诗体。中国古典格律诗应包括唐代的近体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我们现在所讲的诗律是专指自唐代以来的格律诗的声韵规则。凡是按照语音自然声律而随意作的诗,我们称为古体诗,有以下几体:古体诗(一)四言:例如古代《诗经》的绝大部分作品,三国时曹操的《碣石篇》,唐代韩愈的《元和圣
2、德诗》;(二)五言:如杜甫的《佳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五言古诗;(三)七言:如李白的《醉时歌》、杜甫的《丹青引》及《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七言古诗;(四)杂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蜀道难》、《战城南》;(五)歌行: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永明体以上几种古体诗,它们除了押韵——韵亦是较自由的,此外并无什么通行的规则了。唐代初年新兴了一种格律诗,人们为了将它与古体诗相区别而称为近体诗,它有以下几体:(一)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二)六言律调诗:如康骈《广谪仙怨》,唐人作此体者甚少;(三)长律(排律):八句
3、以上者,如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四)试律(试帖):唐人此体为五言六韵,如苏颋《御箭连中双兔》。以上诸体中,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为主体,其余的可视为变体。我们在讲律诗时也是只讲主体,其余的变体暂可不必考虑。中国的诗体到唐代已臻于完备。唐人之所以称格律诗为“近体”,这表明他们认为这种诗体起源于“近世”,而并非“古代”。近体诗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建国(618)百年前的“永明体”。南齐武帝萧赜年号永明(483-493),在位十一年。这时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三百余年,南朝帝王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因而许多外国僧侣纷纷来到了中国。永明元年武帝在华林园设八关斋戒,很尊崇佛教。佛经的东传带来了印度的
4、音韵学,在中国传入了音素知识,于是中国兴起了音韵学,而且将它运用于诗歌的创作。永明时代,南朝的文学繁荣。当时的著名文人沈约著有《四声谱》,周颙著有《四声切韵》,它们都是早期的音韵学著作。此外还有诗人王融和谢朓等,他们能辩识声韵,以汉语的平、上、去、入为四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声韵的规律,有“四声八病”之说,一时成为风尚。人们称这种新变的讲究声韵的诗体为“永明体”。兹试举两例:两首诗题故人别业张谓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落花开户人,啼鸟隔窗闻。地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昼游仍不倦,乘月夜寻君。舟中望月庚信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
5、,萱花独轮斜。在以上两诗里已经运用了音韵的抑与扬、轻与重的关系,即平声与仄声的对应,严守韵部,注意对偶。它们已具格律诗的雏形了。 中国格律诗发展为严密的规律是在唐代初年。诗人元稹谈到唐诗的发展过程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沈宋即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律诗——近体诗是到他们才定体的。例如:律诗——近体诗杂 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题大庚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人律诗是有规律可循的,概括起来
6、,其格律包括三个要素,即有平起有仄起两式,字声分平仄,韵用平声韵。格律诗与音韵学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要学习格律的读者,必须具备基本的音韵学常识,否则是学不会诗律的。我们在此将特别强调诗律的声韵标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