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695
大小:5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8-06
《“说书”与“写书”的互动关系【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说书”与“写书”的互动关系——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专业:汉语言文学10[摘要]我国古代“写书”(小说创作),大多都源于“说书”(民间说书艺术、“说话”或“平话”)。虽然“写书”源于“说书”,但“写书”完成以后,又为“说书”提供规范的题材,推动了说书艺术的发展。“写书”在积累大量素材、完善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水平、升华思想主题上对“说书”加以升华,而“说书”在创新题材、完善情节、丰富人物形象、增加语言的运用上对“写书”进行反哺。中国古代的“说书”与“写书”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关键词]说书;写书;互动关系TheSynergisticRelation
2、shipBetween“Story-telling”And"Book—writing"——OnTheBasisOfTheRomanceoftheThreeKindomsAndTheWaterMarginAbstract:InancientChina,book-writing(fiction),mostlyarederivedfromstory-telling(folkbook-writing,speakordialect).Althoughbook-writingcomefromstory-telling,thecompletedbook-writingalsoprovides
3、standardthemeforstory-telling,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book-writing.Book-writingsublimatesstory-tellingonaccumulatingalotofmaterial,perfectingcharacters,improvinglanguageskillsandraisingtheideologicalthemes.Andstory-tellingfeedsbook-writingoninnovatingthetheme,improvingtheplot,richingcharact
4、ers,increasingtheuseoflanguage.InancientChina,therelationshipbetweenstory-tellingandbook-writingissynergistic.Keywords:SynergisticRelationship;Story-telling;Book—writing10据史料记载,我国民间的“说书”[1],源自汉代,至隋便有侯白“说一个好话”的记载[2],至唐代不管在宫廷还是在民间,“说书”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且有了“说话”之称。唐代郭湜《高力士传》:“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剃草木,或讲经论议,转
5、变说话。”[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说:“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盖唐时亦已有之。”[4]宋元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阶级的逐渐扩大,市民文化日渐兴盛,“说书”艺术空前的鼎盛。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说书人”每天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时间,说着相同的故事,不少“说书人”,常常将概要记录下来,根据概要临场发挥,渐渐的形成了说书艺人的“话本”。由于宋元说书艺术的繁荣,“说书”的底本——“话本”陆续被刊印,至此对我国“写书”[5]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书”与“写书”两者自此形成了关系。至明清,由于都市商业和印刷术的普及和推广,便大量刊印当时说书艺人使用的底本
6、作为读物贩卖,引起了众多文人的注意,由原来现场观赏说书艺人的表演,在文人的“写书”下,变成供人阅读的文字本,也就是今日之所谓“小说”。无论长篇的《三国》、《水浒》、《封神》、《西游》,还是短篇的“三言”、“二拍”,都是在说书人使用的话本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同时,“写书”又反过来对“说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说书”有了规范的统一底本。由此可见,“说书”与“写书”两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写书”对“说书”的升华口口相传的文学创作,在“文字”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就直接宣布它最终还是要回到书面上的。说书艺术在书场无论怎么风光,还是要回到案头上来的。在历代文人不断的努力下,不仅“
7、说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随着经济体制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说”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写”的提升。1、积累大量素材众所周知,《水浒传》一书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传说为框架,吸收了大量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素材,三百年间经无数市井民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的传诵、创写,最终完成。《水浒传》成书过程非常漫长,由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甚至明中叶),长达二三百年(或四百年)。无数作者参与了“水浒”故事的创作,施耐庵、罗贯中只是其集大成者。据《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宋史》等文献记载,宋江三十六人于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