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

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

ID:46567883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_第1页
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_第2页
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_第3页
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专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社会文化视角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陈军洲(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50)摘要:随着屮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对世界强势语英语的影响越来越人,进入英语屮的汉语借词也不断增多。本文研究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和语源特征,分析了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以期探讨借词在促进民族语言世界化方面的重要意义。词:汉语借词,地域特征;文化成因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各民族相互交往越来越密切,不同语言文化交际中所产牛的词汇空缺或冲突现彖,决定了不管是哪种语言文化系统都不对能是绝对封闭、静止不变的,它势必会融合和吸收显族语言文化,语言相互借用也就逐步发展

2、成为语言文化中的一个普遍现彖。英语尤其如此,因为它具有开放性的特性。据《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American,Vol.10,1980:423)统计,80%以上的英语词汇主要借自印欧语言,像以希腊语、拉丁语和中东语言为主的50多种语言,借词已达50多万个。在当今世界交流口益频繁的情况下,英语作为世界通川语言,其外来借词的数量年年都呈上升趋势,每年都有5000个新词、新义进入英语,这人大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其中就有部分直接源于汉语。相对来说,虽然汉语借词数量还不是很多,但却显现出汉语特有的地域特征、语源特征、语法特征和文化底蕴。本文

3、拟重点从社会文化的视角來分析英语屮汉语借词的地域、语源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纵观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作为一种历史语言学现象,它出现在英语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鸦片战争之前,汉语借词进入英语中还是十分有限的。此前中英两国从地域来讲是远隔重洋,交通实属不易,中国与外界交流最多的是邻国卬度、朝鲜和H本等,加上天朝大国的身份和崇尚农耕的心理也使得中国很少主动地走出国门去交流。直到1637年英国船队来华运茶Z后,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于海外扩张的需耍,英国与中国的贸易交往才逐渐趋于频繁,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因而也随Z增多。汉语借词大

4、多主要源于地域文化(或民俗文化)和特色事物两个方面,如表示旧时官员的办公场所yamen(衙门)、西藏喇嘛教的僧人lama(喇嘛)、保佑神Kwanyin(观咅菩庐)、屮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哲学家Confucius(孔子)、闻名于世的Longshan(龙山)、中国传统医术acupuncture(^

5、啖)、动作柔和舒展的拳术TaiChi(太极拳)等等,它们人多来自政权、宗教、历史人物、地理、民俗文化等诸多方而。随后反映近当代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词语也相继进入英语中,例如capitalist-roader(走资派),iron-rice-bowl(铁饭碗),RedG

6、uard(红卫兵),xiahai(下海)(引自US-ChinaReview,1993朵志)等等,这些反映屮国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内涵的词步入英语之后,经久不衰,显示出勃勃生机,并逐步为愈來愈多的西方人所接纳和使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表示中国特产、特制品或特殊事物的词及其文化寓意一同渗入到英、美等西方国家并陆续为英语所接纳,如被Webster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Z类的英语权威工具书收入的来白中国特殊事物类的借词有三类:饮食类、植物类和综合类。饮食类的词有Chiaotzu(饺子),dimsum(点心),ma

7、otai(茅台酒),mooshupork(木须肉)等;来自中国植物类的词也为数不少,像ginseng(人参),litchi(荔枝),oolong(乌龙茶)等;综合类的包括度量衡、宗教、中医川语、名胜、气候、服饰和礼貌川语等领域,如li(里),jin(斤),Kwanyin(观音,yinandyang(阴和阳),suanpan(算盘),typhoon(台风),silk(丝)和KungHeiFatChoy(恭喜发财)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国事物在英美人的实际牛活中使用频率逐步攀升,令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神往,而相应的汉语词汇及其文化内涵也一同渗入英语,并极人地丰富了

8、英语词廉和文化,所以,屮国菜与美国的肯徳鸡和麦当劳一样,都为文化的全球化作出了贡献。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语源特征(一)间接借入中英的交流起初是经过第三方以贸易方式开始的,在这方而,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首先在5至10世纪开通了丝绸Z路,为中西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根据OxfordEnglishDiclionary(OED)的记载,silk是通过拉丁语和希腊语T888年进入英语的,稍后渊源Tsilk的serge(哗叽)经过拉丁语、古法语,satin(绸缎)经闽南语、阿拉伯语及古法语进入英语,名扬海外的中国瓷器china在16世纪由葡萄牙帯入欧洲,但这个词却是经印

9、度于17世纪传于英国的。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木,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