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

ID:46557274

大小:7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5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_第1页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_第2页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_第3页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_第4页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本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谁来解释宪法——从宪法文木看我国的二元违宪审查体制冃录一、问题与方法二、宪法解释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排他性的专属权(一)、解释宪法是全国人人常委会的专属权(二)、宪法解释权的排他性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手段(一)、“解释"的误区(二)、“解释宪法”不同于“解释法律”(三)、“解释宪法”与“监督宪法实施”四、“审判权”与宪法解释权(一)、“审判权”意味着法律解释权(二)、“宪法”与“法律S金字塔式的法律体系(三)、法律解释的合宪性原则:隐含的宪法解释权(四)、“疑难案件S“解釋宪法”而非“援引宪法”五

2、、“法律选择权”:隐含的违宪审查权(一)、“抽象行政行为''的误区:"受案范围”与“审判规则(二)、规章选择权:司法审查权的限度(三)、审判权包含了“法律选择权”六、二元违宪审杳体制(-)、立法违宪审查(二)、司法违宪审查(%1)、二元司法体制的互动机制结论一、问题与方法法律是用文字表述的。但是,法律的文字之所以不同于文学著作屮的文字就在于这些文字要通过国家暴力实施到现实住活Z屮。如果说文学的牛命在于人们不断地阅读,那么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它在现实生活Z中被反复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运用的法律,就是我们经

3、常所说的“书本上的法律覽対于这样的法律文字,其命运和文学著作一样依赖于人们的阅读。今犬,当我们谈起《汉莫拉比法典》或《大清律例》的时候,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谈论历史文献,而不是在谈论法律。如果说它们是法律,其实也是说它们曾经是法律,而且在今天依然具冇法律的外在形式,并在形式上与文学区分开来。这样的法律仅仅存活了其文字的生命,而其“法律生命"却已经消失,因为它已经不再通过国家暴力实施到现实生活Z中了。如何解释这些历史上的法典,很大程度上成了历史学家们的个人兴趣了,就像文学批评家们解释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他

4、们白己的学术兴趣一•样。法律史学家应当属于史学家,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家,法学家对法律的解禅受制于法律共同体,因为这是一个职业共同体,而法律史家对这些丧火了“法律生命”的法律文本的解释,与这个职业其同体显得没冇任何关系,他们的解释至多受制于史学界或者学术界对历史哲学的态度,他们的解释遵循学术共同体的游戏规则。史学家的解释往往属于私人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将学术活动看作属于私人事务的话,相反,法律解释往往会进入公共领域,因为法律本身就是在公共生活中执行的。因此,当法律解释希望在哲学/文学解释学中获得灵感的

5、时候,它实际上“使得法律解释不再是一种特殊的、司法实践屮使用的技艺,而是一种普遍的、一般性的理解法律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司法界的法官和律师,而且适用于立法者、法学家和一•般大众。正因为如此,解释学理论和语言粋学才大规模地进入到传统的法律解释理论中,这实际上忽略或混淆了这两种在不同的知识系谱上和不同的话语空间屮发展起来的法律解釋理论。”毕竟,法律解釋和哲学/文学解释学所包含的解释“旨趣,,是根本不同的,支持哲学/文学解释学的往往是流行的理论风潮,而支持法律解禅的却是法律在现实中强制实施的权力结构。总Z,法律

6、解释打哲学/文学解释学成为两种知识谱系上的东四,法律解释是司法活动中展现“技艺理性”(artificialreason)的艺术,而哲学解释学是为了解决主客观对立的形而上学问题。如果借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说,法律解禅和哲学/文学解釋属于两个不同的场域的活动,前者是司法场域的活动,后者是学术场域的活动,二者不可以混为一谈。如果说哲学/文学解释学关注的是为什么耍有解释存在,那么法律解释关注的是如何解释,如果说哲学/文学解释学也关心如何解释,那么法律解释廿后潜藏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谁在作法律解释?”“在什

7、么地方作法律解释?这种法律解釋服务于什么目的?”“这种法律解解成为可能的条件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哲学/文学解释学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答案总是有争议的,但是,对于法律解释來说,这些答案是或者应当是不言自明的。因为作为产生权力效果的法律解释,必然是国家强制性机关所做出具冇法律效力的解释,必须是在国家权力的运作范围内做出解释,解释必须是为了解决法律问题,使这种解释成为可能条件就是存在有效的司法制度。但是,当我们在司法场域中将这些问题进一步明确化的吋候,法律解释也面临着困难。究竟谁对法律具冇国家强制权威的

8、解释呢?我们的笫一反映肯定是法院,而不是法学家,因为法律是法院作为强制实施法律的机构肯定要履行解释法律的职能。但是,究竞谁来解释宪法呢?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因为我们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职权”Z—就是“解释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一项)。那么,人民法院能不能解释宪法呢?宪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显然成了一个问题。在齐玉苓案所引发的“宪法司法化”的讨论屮,这个问题就己经明确地提了出来。如果说宪法也是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