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ID:46546495

大小:9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5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1页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2页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3页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4页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因一、核酸和遗传物质的关系:传物质;而对于一种生物而言,遗传物质是唯一的,DNA或RNA是它的遗传物质。例1・(09江苏)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耍分布在染色体上C.T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背酸二、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网络:RNA是遗传一一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课本P48)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直接证据(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1

2、)过程(见右图):(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思考:%1为什么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而R型细菌则不能?S型菌有,对小鼠有毒。能使小鼠得败血症死亡。%1加热杀死S型细菌,却为何杀不死其DNA?这样的DNA还具有遗传功能吗?高温对DNA来说只是将氢键断裂,双链解开,当温度降至65°C以下,氢键又会重新生成,DNA双链重新恢复,这个过程是可逆的,所以DNA仍具有遗传功能。%1格里菲思有没有找到“转化因子”?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找出“转化因子”?预期结果如何?没有。将S型细菌中DNA、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分离出来,分别与R型菌混合

3、培养,观察结果(观察指标:菌落形态)。预期结果:只冇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1944年,艾弗里):(1)过程(见下页图)1(2)思考:%1本实验中为什么还要增加一个用DNA酶处理的对照组?起到条件对照的作用,从反面说明促使细菌转化的物质确实是DNA,使实验更严密,更有说服力。%1该实验能得岀什么样的结论,有何不足之处?结论:“转化因子”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J1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不足之处:因为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实验用的DNA纯度不高,仍有少量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存在,这些也有可能就是转化因子。%1如何设计实验才

4、能使结论更加有说服力?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耍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实验设计的思路就是耍使DNA和其他物质完全分开,然后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各种成分的作用。(3)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DNA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并非发生了基因突变。例2•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D)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例3.(08江苏卷)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1S型菌的DNA+DNA酶一加入R型菌一注射入小鼠%1R型菌的DNA+DNA酶一加入S型菌一注射入小鼠%1R型菌

5、+DNA酶一高温加热后冷却一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1S型菌+DNA酶f高温加热后冷却f加入R型菌的DNAf注射入小臼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D)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注意:①杀死小鼠的是S型菌,而不是S型菌的DNA②S型菌的DNA的转化对象是R型菌,不是R型菌的DNA,更不是小鼠细胞。例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冇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A、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检出有S型细菌B、曲

6、线ab段的原因是小鼠的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C、曲线be段下降是因为绝大多数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R型细菌内DNA发生了基因突变。注:曲线be段的原因:绝大多数的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曲线cd段的原因:S型细菌破坏了小鼠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过程:(见右图)22、思考:%1细菌和病毒都很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那么科学家如何知道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而蛋白质没有进入呢?进行同位素标记(同位素示踪)%1把T2噬菌体直接放在含同位素32P或35S的培养基上培养能

7、得到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吗?为什么?如何才能得到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不能,因为病壽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要用活细胞来培养病毒。标记方法及同位素检测结果见右图。分析:从同位素检测结果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侵染进入细菌的是DNA,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说明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蛋白质没有连续性,而DNA有连续性,从而证明亲、子代噬菌体的相同是因为DNA,即DNA是遗传物质。%1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有何不足之处?添加怎样的步骤即可证明?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