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

ID:46544486

大小:1.8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_第1页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_第2页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_第3页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_第4页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质学刊第38卷第2期doi:lO.3969/j.i8sn.1674—3636.2014.02.173渤海西岸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海陆变迁李凤林1,阎玉忠1,商志文1,王宏1,王福1,陈雍2,施佩歆1(1.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2.天津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天津300170)摘要:应用第四纪地质学和海相生物等化石数量统计,以天津马棚口海岸带BQl孔化石鉴定与统计结果,对古气候、古事件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岩芯编录,在岩性层中划分出4个海相层、5个过渡层、9个海面波动。结合研究区广泛分布的贝壳堤和牡

2、蛎礁,利用其大量的测年资料,重现了6道海岸线;根据海相化石个体统计数,画出全新世气候演化曲线,与孢粉和物候所画的古气候演化曲线大体一致。研究历代海陆变迁,必然涉及到历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西汉大海侵等问题,谭其骧(1965)圈定的大海侵范围、海岸线分布以及考古结果几乎都能联系在一起,因此,大海侵之谜终于尘埃落定。考古界对河北平原自东汉一金的空白也有了初步答案,同时,发现中国朝代兴衰与气候冷暖有明显的对应,从而建立了气候分期。关键词:全新世;气候演化与分期;海陆变迁;渤海西岸中图分类号:P534.63+2;P467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加14)02一0173一14O引言华北平原系我国第四纪地质沉积最发育、分布最广的地区,渤海西岸是全国海岸带最低区之一,尤以全新世的海相沉积最全、最厚、最完整,颜色油黑又很明显是全新统的标志层。阎玉忠等(2004)对天津马棚口附近海岸带的BQl孑L进行过研究,对海相生物化石做了鉴定分析和个体统计,通过相和环境分析,地质编录以岩性特征为基础,结合测量数据和生物组合特点,将一个相对连续沉积、成因联系密切的地层序列,作为分层的基本单位。BQl孔共划分出全新统17个岩性层,归

4、并为4个海相层、5个过渡层,9个海面波动导致的沉积旋回,采集生物化石样43个,采样间隔是利用近百年尺度的O.25~0.50m,单样重50~100g,在岩性描述和化石鉴定的同时,给出沉积环境和相的判断(阎玉忠等,2004)。其中的9个海面波动,恰与海相生物总量的大、中、小峰值相对应,并与5道海岸线的平均值相近似。在上述基础上,将每个样的软体(双壳类,腹足类)和微体(有孔虫,介形虫)分别按海相个体总数画出曲线,与相关的孢粉组合曲线和物候曲线进行对比,尤以4000aB.P.以来的部分吻合较好.但是本孑L未做孢粉分析

5、,另在测年方面虽也做了8个0SL样,但经检查只有2个比较接近。为了便于与历代海陆变迁对比,改用地层沉降速率法系数2m-n/a一一进行计算,复查结果竞出乎意料的一致。1气候特征与气候分期全新世亦叫冰后期,其意即在玉木冰期后的间冰期,最近1万年来一直在继续延展。气候特征以“暖”字贯穿始终,世界冰川、雪山反复消融增长、海面升降、生命活跃,人类进步,动、植物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好环境时期(徐馨等,1990),整个地球都发生了各种变化,尤其气候更加活跃,从而驱使海洋多次进退大陆,并形成各种沉积和堆积等,为进行全球性气候

6、变化对比,亦需要从气候演化过程,将全新世气候进行分期。为此,首先应明确全新世下限的位置。此地晚更新统顶板是粉细砂和中细砂层,呈黄收稿日期:2012—07一18;修回日期:2012一12—20:编辑:詹庚申作者简介:李凤林(1925一),男,研究员,从事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等研究工作,E—mil:gshq2l@126.com174地质学刊2014年6月棕色,质地纯净、松散、富水,以石英为主,磨圆度中等,含云母和植物碎片多,见淡水腹足类碎片及少量海相,钙核稍多,系受海水影响的河砂沉积(阎玉忠等,2004

7、)。全新统底板系粉砂质砂与粉砂质黏土砂层,呈灰黄棕色,见石膏晶粒与有泥质包裹的石膏团粒,数量由上而下渐增,见宏、微体海相化石相对较多,底部炭屑量增加,并见黑灰色炭质条带,系以河砂为主,咸、淡水混合的海陆过渡相环境(阎玉忠等,2004)。在上述分层分相的基础上,首先将全新世海相层、过渡层所采海相软体的双壳、腹足类和微体的有孔虫、介形虫分析的个体数相加,最后进行样点的综合统计,再画出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全新统曲线趋势呈马鞍形。按其趋势可将全新世气候分成急升温期、稳定高温期和缓降温期3段,与竺可桢(1973)的物候

8、曲线和王开发等(1983)的沪杭地区孢粉曲线对照基本一致。只是三者界线的年限差距较大,早、晚2期合计只占全新世的l/3,而中期竟占全新世的2/3,其实本区特征按“三分”或“五分”皆可,但因实物数据明显,不宜移动,且为了维护大暖期的特殊性,因此仍主张“三分”。1.1气候特征(1)全新世气候特征最明显的是冷、暖、温3种气候各占早、中、晚3段,只是持续时间各有不同,但显然是三分格局。目前,中国乃至于世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