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ID:46543741

大小:1.9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5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_第1页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_第2页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_第3页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_第4页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3期安徽地质、,0l-26NO.32016年9月GeologyofAnhuiSeptember2016文章编号:1oo5-6157(2Ol6)03-0169--6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梅逵演化江来利,胡召齐,朱强(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摘要:在前人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在该区的X-作,以新的锆石u.Pb年龄为依据,论述了皖南构造带的组成、前南华纪基底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以构造变形特征为依据,将皖南构造带分为3个构造分区,论述了各个分区的总体构造特征和不

2、同方向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最后,概述了皖南构造带从晋宁期到燕山期的构造演化。关键词:皖南构造带:构造特征: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志码:A0引言U—Pb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江南对冲带相临,东南以皖浙边界断裂皖南构造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古陆获得了大量较为精确的同位素带与浙西冲断褶皱带相连(图1)。段,是在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变质年龄,结合这些年龄的岩石地球化2皖南构造带的组成基底形成基础上,经早古生代褶皱学和沉积学研究,取得了该区主要2.1区域地层抬升和中生代陆内构造作用等多阶岩石地层单位及侵入

3、岩的时代及其皖南构造带主要由前南华纪浅段构造演化形成的构造带。江南造形成构造背景的新认识。目前,包变质岩组成,蓝田向斜及临溪向山带的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一直受括皖南地区在内的“江南古陆”已斜出露有南华纪一早古生代地层,到地质学家的关注。最早,黄汲清逐渐被认为是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新在休宁一歙县盆地零星分布有晚古先生将扬子东南部从桂北、黔东、元古代造山带。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生代一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及中侏罗经湖南到赣北至皖南的元古代浅变研究成果,结合作者近年在该区的世一晚白垩世陆相地层。质火山.沉积岩分布区称为“

4、江南工作,较系统论述了皖南构造带的2.1.1基底浅变质地层古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组成、变形特征和构造演化。皖南浅变质岩的层序和时代还学家开始用板块构造理论探讨这个1大地构造背景存在争议。根据新一轮《安徽省区地区的大地构造。80年代初,郭令皖南构造带所属一级构造单元域地质志》,皖南浅变质岩系分为智等提出江南古陆是元古代岛弧褶为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下部的溪口岩群与歙县岩群和上部皱系。许靖华(1987)提出华南是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以钦杭结合的历口群与昱岭关群。溪口岩群与造山带,把江南

5、古陆解释为由中生带与华夏陆块相邻,主要由一套浅歙县岩群总体为一套由浅绿色为主代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巨厚火山.的深灰色片岩、板岩、千枚岩、千带。80年代末,以板块理论和现代沉积岩系及时代相当的侵人体所构枚状粉砂岩等组成的地层,其中含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的区域地质调查成,它呈弧形跨越了桂北、黔东、有火山碎屑沉积或火山岩亚层。其为认识这套浅变质岩的沉积环境、湘西、湘北、赣北、皖南和浙北的中歙县岩群的西村岩组底部出露有构造格架、构造演化等提供了重要广大区域。皖南构造带即江南造山较为完

6、整的由变质橄榄岩类、辉长的基础地质资料。本世纪初以来,带东段的安徽部分。皖南构造带北岩、具枕状构造的细碧一角斑岩及由于LA.ICP—MS及SHRIMP锆石以江南深断裂与扬子陆块前陆带的深海红色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套,收稿Et期:2016—06—02基金项目: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2012一G一38减果作者简介:江来利(1957一),男,安徽歙县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生代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l70安徽地质2016年图l皖南构造带地质构造简图Fig.1Geologicalandstruct

7、uralsketchforstruetttralbe

8、tsinsouthAnhuiFI-葛公镇断裂;Fz-经公桥断裂;F3-蛟潭一祁门断裂;F4-瑶里断裂;Fs-漳前断裂;F6江湾一五城断裂;F白际一街口断裂;Fs-岭南一小川断裂;F9-森村一武阳断裂;F10歙县一三阳断裂;Fj厂宁国一绩溪断裂;F12一旌德断裂;Fl3汤口断裂;Ft4祁门一潜口断裂。是形成于弧后盆地的SSZ型蛇绿混动大陆边缘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征,岩体有莲花山岩体、白际岩体杂岩。皖南的这套下部变质岩系从岩、硅质岩建造,本构造层受加

9、里和灵山岩体,是新元古代裂解作用北到南表现出粒度逐渐变细、海水东构造运动影响而形成宽缓褶皱。的产物。逐渐变深的趋势,是一套从盆地边第二盖层为零星分布于休宁汪村至晋宁期火山岩主要出现在井潭缘到盆地中部的沉积,属于海底扇流塘一带的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地组和铺岭组中。井潭组存在两期沉积体系和海底平原沉积体系,其层直接覆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之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820土16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根据蛇绿岩上,被中生代陆相盖层角度不整合Ma和776±l0Ma,其中820±l6中辉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