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

ID:46531533

大小:1.14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4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_第1页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_第2页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_第3页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质学刊第38卷第1期doi:lO.3969/j.issn.1674-3636.2014.01.169贵州大榕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冷洋洋1,刘武2,卓国锋3。洪豪4(1.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3.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8;4.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贵阳550004)摘要:通过调查大榕古滑坡典型变形特征,研究了古滑体复活的滑动机制。结果表明:古滑体滑动机制为蠕滑一拉裂和滑移一拉裂。古滑坡在其

2、特定的脆弱地质环境条件下,不仅受降雨因素影响,更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关键词:古滑坡;变形特征;滑动机制;贵州岑巩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4)01—0169—04O引言2012年6月29日6点左右,岑巩县思阳镇大榕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造成当地数幢木质房屋损毁,多户居民直接受灾,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滑坡前缘直达马坡溪,形成堰塞湖,威胁周边及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滑坡主体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六边形,东西向高差最大,东侧后缘滑坡壁顶接近山脊,后壁

3、最高点海拔约501m。后缘滑坡洼地东西向展布,长40—50m,海拔455m。滑坡前缘海拔约383—405m,最大高差达到118m。现场调查表明,滑坡主体滑动方向为2100方向,该方向滑坡纵向长度为450m。据勘查资料显示(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2),滑坡厚度在25m左右,为古滑坡复活。1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1.1地形地貌滑坡区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强烈,起伏较大。原始地形坡度150一40。,总体上下陡、中间缓,呈椅状,并有公路沿中间缓坡地带修建。坡体中前部南北各有凸出山脊呈收口状、中间凹进

4、略呈环状凹形坡。总体坡向270。。区内以旱地为主,方椅子状地形中两边坡点一带多有灌木、乔木和草丛,滑坡周边区域植被覆盖率高。原始地形图显示,马坡溪北段狭窄呈V形,南段宽阔呈u形,滑坡区前缘北段凸出、南段凹进。1.2地层岩性该斜坡的基岩总体强度不高,发育抗风化、卸荷能力较弱的寒武系下统杷榔组薄层泥岩和页岩。同时在岩体中存在发育有2组与层面近于垂直的结构面,使得整个斜坡岩体总体质量较差。强风化岩体范围广、深度大。在坡度较陡的部位容易产生局部滑塌,这些碎裂物质在长期的作用下,在反倾坡内层面的支承下,逐渐形成了

5、一定厚度的崩滑堆积和残坡积物的混合体。此外,滑带出露的岩层主要为£,p黏土质页岩与下伏灰色、青灰色、青色钙质页岩接触带的软弱破碎层,受钻进扰动破坏,岩芯多呈粉砂状。其延展方向垂直于层面,受结构面控制,该段岩层由于上覆堆积层及硬岩的重力及动水压力条件下发生沿层面和节理面的剪切蠕动变形,最终导致该段夹层受挤压变形并呈现碎块状、碎石状颗粒,并由于黏土矿物充填,使整个软弱破碎带呈现碎石土特征,稍密。因此,脆弱的岩性条件是导致滑坡的根本原因(朱进守等,2008)。1.3地质构造与地震滑坡区共调查节理裂隙6组,其中

6、张性节理1组,其余为剪切节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l。收稿日期:2013—03—22;修回日期:2013—04—09:编辑:蒋艳作者简介:冷洋洋(1987一),男,工程师,硕士,水工环地质专业,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E—mail:aina240@163.com170地质学刊2014年3月表1区内结构面调查统计结果根据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与方法(朱志澄等,1999),将所有结构面整理绘制成赤平投影图(图1),P代表坡面,共1组层面、6组节理。从图1可知,区内岩层层面L3与节理裂隙L5的组合交线为o;L5与L2

7、的组合交线为6;L2与L6的组合交线为c;L3与节理裂隙L6的组合交线为d;L4与L7的组合交线为e。图1滑坡结构面赤平投影交线n和d受层面控制,其倾向与坡面方向均一致,倾角小于坡角,层面L3与节理面L5、L6组合将产生不稳定岩体;交线6与c受节理面控制,其倾向与坡面方向均一致,倾角小于坡角,节理面L2、L5、L6组合将产生不稳定岩体;交线e倾向与坡面方向一致,倾角等于坡角,因此,L4与L7也将产生不稳定岩体。其余结构面除顺坡向交线其倾角均小于坡角外,交线倾向均与坡向相反,岩土体稳定性较好。1.4水文地

8、质条件影响地下水补给条件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降雨量的形式、植被情况、地形坡度的陡缓、岩性及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地下水排泄区位于马坡溪两侧,主要通过泉点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汇人马坡溪。但滑坡区在暴雨作用下,斜坡汇集的雨水渗人坡体后,由于坡体反倾坡内特点,在基岩和堆积体的界面上形成了一定的水压力。特别是在南侧部分,杂填堆积物细粒物质较多,影响了地下水的排泄,形成了比较高的水压力,导致滑坡体变形失稳(宋亚伟等,2008)。1.5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区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