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

ID:46529276

大小:577.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4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_第1页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_第2页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_第3页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_第4页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46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第1期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梁诗经(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摘要连城白垩纪红层盆地位于福建省西部连城县,盆地东隅吕屋一冠豸山一带上白垩统崇安组紫红色厚层一巨厚层砾岩、砂砾岩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堡峰、锥峰、墙峰、柱峰、石馒、石墙、石柱等正地貌以及线谷、巷谷、峡谷等负地貌,构成以紧闭型展布的蜂丛一峡谷组合为特征的丹霞地貌景观,是福建中年早期单斜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和宝贵的地质遗迹。关键词丹霞地貌冠豸山连城福建连城白垩纪陆相红色断陷盆

2、地位于福建西部,处于华夏古陆永梅凹陷带的中部,盆地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长条状。盆地为一套紫红色厚层一巨厚层砾岩、砂砾岩,经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形成r一系列的单斜丹霞地貌景观。1地质概况1.1地层连城白垩纪红层盆地出露的岩石地层为沙县组和崇安组(图1)。沙县组:为陆相盆地河流相、河湖相红色细碎屑沉积,厚度1529.84m。岩性下部为紫红色厚层砂砾岩、砾岩、砂岩;中部为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薄层钙质粉砂岩、钙芒硝及石膏,产介形虫M彻gozofyp以s£P化,Cy夕r

3、idP口(P5P“dofy户一矗i行口)£Pr口,C.(P.)zo咒g口,C.(P.)60行口,C口咒do靠口挖ifidn,C.s幻2P"sis等,轮藻06£“sof^n,‘nsp.,Afz触of^口rⅡsp.,C^n以抛ssp.等;上部为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顶部为紫红色含砾砂岩、砂砾岩。崇安组:为继沙县组之后的河流相、冲积扇相红色粗碎屑沉积,厚度1233.08m。岩性为紫红色厚层复成分砾岩、砂砾岩,夹含砾砂岩、含砾粉砂岩及粉砂岩,砾石成分复杂

4、,多见5~locm的次棱角状灰岩砾石。下部夹粉砂岩和细砂岩,中部夹凝灰质细砂岩及透镜状膨润土层。据生物化石组合及与省内白垩纪红层对比,连城红层盆地沙县组地质时代大致为晚白垩世早一中期,崇安组大致为晚白垩世晚期n_2J。收稿日期:2010—08—09作者简介:梁诗经(1951一)。男.高级上程师,地质古生物专业。第1期梁诗经: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47图l连城白垩纪红层盆地地质略图Fig.1SchematicgeologicalmapoftheCretaceousredbedbasininLi粕

5、chengC伽nty1.2地质构造连城红层盆地为发育在华夏古陆武夷隆起带内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发展受区域连城一上杭北北东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盆地长轴呈北北东向,面积约30km2。区内北北东向断裂十分发育。次为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等断裂及裂隙。这些断裂、裂隙控制了盆地内丹霞山体、峡谷的延伸及其形态和规模。48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第30卷2冠豸山丹霞地貌分类及特征造型地貌2.1冠豸山丹霞地貌分类冠豸山以发育单斜式丹霞地貌为特征,其造型地貌及微地貌分类(表l,2)。表1连城

6、冠豸山丹霞地貌分类叻ble1Cla鹤in∞ti帆oftheDaIlxiaI锄dfo咖inGu锄zIIaish明Mo咖脑inofLia眦h伽g(=0眦ty类型特征典型景观堡峰四周由崖壁围限呈近方形的城堡状山峰冠豸山山峰(位于锥峰由陡坡围限甓锥状的山峰,山顶面不发育酒坛峰、尖锥峰山巅等山势由崖壁围限呈墙状的山峰.称。墙峰”;经流水沿水『】墙、摩天岭、乌龙较高处,规墙峰垂直节理侵蚀下切.墙峰发育基座相连、紧密相脊.天池墙模较大的丹依的白.墙,称“峰墙”霞峰体)柱峰由崖壁围限氅柱状的山峰情侣岩由摹鹰相连

7、的数座堡状,墙状、柱状、锥状山峰峰丛吕屋“十里画廊”组成连绵的群山四周由崖壁围限,顶部平缓或倾斜,呈近方形的石堡马鞍寨、斜方馒山体正山体(高度由崖壁围限氅狭K的墙状山体.沿断裂、裂隙等地十余米至数石墙构造线延伸。流水沿垂直符理侵蚀F切.呈脊状双剑峰、三姐妹,观音岩貌十米、规模连绵起伏的石墙,称“峰墙”较小的丹霞石拄孤立的方形、圆形柱状山体“生命之根”、天柱峰山体)石锥四面由陡崖围限呈锥状的山体竹安寨沿垂直节理崩塌。坡度>60。。高度>10m的陡彩云峰、云霄岩、水门崖壁崖。冈岩性差异常呈阶状多层组

8、合崖、凤首崖山丘山顶浑圆状的低缓小山或小丘.无连续陡崖揭乐一吕屋崩积岩块山麓、陡崖下棱角状崩落的巨石块及其堆积体虎崖、竹安寨“清泉”崩积洞及穿洞由崩落岩块堆叠形成的洞穴、穿洞等虎崖洞谷深>10m。谷宽<2m的深谷,谷内深窄紧逼,云霄岩“一线天”,灵芝线谷两侧谷壁陡峭,垂直或同斜.谷底起伏不平山负谷深>10m,谷宽2m~15m的深谷,谷内两侧“桄榔幽谷”、神秀谷、鲤地巷谷崖壁陡峭,垂直或同斜,谷底较平坦。横断面呈鱼谷貌“V”裂或“U”型谷深>谷宽.谷底宽度>15m的深谷,谷坡陡峻。迪坑峡谷、蜘蛛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