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22265
大小:79.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1-24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情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区域低碳发展情景研究摘要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是有可能的,通过采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到2020年,江苏省的能
2、源需求将比基准情景减少2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0%,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将有可能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2%左右。关键词低碳发展;基准情景;低碳经济政策情景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4-0010-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4.002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逐渐重视,低碳经济作为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道路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人们关
3、注的热点,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未来的国际竞争、区域竞争和城市竞争也实质上取决于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通过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1研究背景❷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实施标志着人类在应
4、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1]。2009年12月,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举行和《哥本哈根协议》的签署,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挑战已经形成了国际共识,低碳发展逐步成为国际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近年来提出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一一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的60-80%,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方案、情景和相关措施[2]。法国和德国也分别提出了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75%[3]和80%[4]
5、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地方层面上制定中长期规划,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已相当普遍,例如德国的慕尼黑市已经釆取了在住房、交通等领域的一些措施,以期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降低到1990年的50%[5]。英国伦敦市将在建筑设施隔热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热电联产、氢能以及公共交通系统调整等方面挖掘潜力,以实现到2025年相对于2000年减排60%的目标[6]。美国的一些州也陆续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措施[7](见表1)。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石化能源的
6、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8]o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取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不仅能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并且可以带来先进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国际间的转移[9]。随后,欧盟各国、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响应,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力争从现有高碳产业减排和低碳技术创新两个方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先机。低碳经济目前已成为世界潮流,正在引
7、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10]。2007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随后于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又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2009年11月,中国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不可避免地增长,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这一减排目标
8、,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要在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强度明显降低的低碳情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进程,也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将一个国家的低碳情景落实到地方,需要将减排情景与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