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

ID:46522055

大小:7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4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1页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2页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3页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4页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探析AStudyontheResearchMethodsofChinesePhilosophy李贤屮摘要:屮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深受西方哲学的彩响,近年來,学者们开始重视探索小国哲学自己的硏究方法。冇关中国哲学的主体性问题,以往大都从中国哲学内容的特性來谈,木文则从思维方法入手,先區清中国哲学家们不同类型的思维方法,來把握中国哲学的主体特性。中国哲学的原典文献可分为以种类型:第一是该思想木身的方法意识淸楚,町以直接引用者。第二,虽耒表达出其所用的方法为何,但是相对于其明显的目的性,仍可以掌握其方法者。第三是文本中并无方法的自觉,但可以由研究者透过问题意识的操作,來还原该作品

2、所关切的问题与作者zg的。第四种类型则是无法用理论重构的实践与体悟的开星z路。匣清不同的“开星z路”冇助于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关键词:援西入中、开垦z路、观察z路、理论重构一、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关注近几年來,中国哲学界对丁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课题相当重视,相关的学术会议、论文发表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2005年5月3-50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两方的诠释、中国的冋应——中国哲学与方法论之反思与探索”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12月3日中国哲学学会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举办了“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座谈会,2006年12刀15-16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又召开了“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内部讨论会。武汉大学哲学

3、学院的郭齐勇于2007年3刀在《学术刀刊》发表了《建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捉出: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相应性、“中国哲学”学科的主体性与中西哲学的对话性、以及“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与丰富性。台湾《哲学与文化》2007年4月号395期,杜保瑞主编了一期“中国哲学方法论专题”,台湾的学者们分别从儒家演绎思维、以老子为例的本体诠释、中国哲学的真理观、以及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后设反省等观点作了广泛的讨论。其中,笔者所发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Z省思》一文,则是从各种研究方法的H的、操作方式、研究成果等方向进行比较,显示在操作方式上,各种研究方法不论在原典文献的诠释、文意上的理解、理解Z后的理论性建构,

4、都受到四方哲学广泛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西方的诠释、中国的冋应”国际学术会议中,刘笑敢借用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土僧人以老庄的术语解释佛教教义的“格义”方法,称近代以来形成的,用西方哲学的眼光、角度、概念、方法來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是“反向格义”,他认为这种方法很难避免机械地套用西方哲学概念,并导致对中国哲学的误解。不过,由于我们的教育背景早已在相当程度上“西化”了,因此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这种反向格义虽作者简介:李贤中,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台北)。然不是中国哲学的出路与方向,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述会持续下去。但我们在使用西方哲学概念时,应尽对能避免反向格义引起

5、的误解、变形、简单套用或附加。台湾师范大学的林安梧也关注此一问题,而称Z为“逆格义”。他认为“逆格义”的话语霸权掌握在别人手上,因此我们极容易失去诠释的主休性,为求保有淸醒的方法论意识,该尽早跨出“格义”的限制①。2007年5刀25-26日东吴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儒家哲学的典范重构与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彭国翔发表了《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再反思一一“援西入中”及其两种模式》,文中指出:“援用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來诠释和建构中国哲学,虽然和“反向格义”或“逆格义”所指的是同一现彖,即20世纪以來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模式,但他的'援西入中'是一种中性的描述,而'反向格义’

6、或'逆格义'则不免含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其中显然包含质疑的成分。…'援西入中’的语意不必是以西为主,因为'援入’可以是'中'方的自我要求和主动行为。而'援什么'、'如何援'、以及'入何处'、'如何入',其标准都町以在'中'而不在'西这种情况下,'西'方反而是较为被动的被选择方”②回应四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但相关的态度:1.在现阶段无法脱离英影响力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反向格义的弊病。2.要有意识地跳脱、避免逆格义的各种限制,并以此为中国哲学发展之目标。3.应更枳极化被动为主动的“援西入中”,并肯定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未來发展的积极性意义。从中引伸出來的问题有:在中国哲

7、学的研究方法上,如何做才能避免反向格义引发的错误?逆格义是可以跨出的吗?如果可以,要如何做才能摆脱逆格义的主体失落?如果中国哲学在现阶段无法避免地要借川西方的哲学概念、问题意识、理论架构來诠解、处理、研究;那么,又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反向”或“逆”的负面价值?彭国翔“援西入中”的两种模式论述中,第一种他称为:单向格义,他比喻为用西方的观念框架和结构來对传统中国哲学的思想内容进行重新的格式化。笫二种模式是:以“中”为主“西”为宾,在诠释中国哲学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