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ID:46501588

大小:1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4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_第1页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_第2页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_第3页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_第4页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社會學硏究的趨勢與展望張建成澳門人學教育學院教授-=±3*亠心—%宣、刖旨世紀之交,各個學術領域之屮,關懷學門長遠發展、期勉同仁更上層樓的聲音,此起彼落,教育社會學亦不例外。學者們或是彙編重要經典,或是檢討期刊論文'或是請益學界重鎭'或是廣徵銳意創見'方式儘管不同'用心則一'目的都是立足現在,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筆者從事教育社會學硏究'瞬眼卄餘載'近年根據自己的觀察與體驗'陸續發表了幾篇管窺教育社會學之學科建設的文章。或許就是出於這層緣故,今日得能參與盛會'針對「教育社會學硏究的趨勢與議題」,提出心得分享。以下擬分阈內硏究的走勢、國外硏究的趨向、未來

2、硏究的探索等三方面,作一報告,疏漏之處,敬請指正。貳、國內硏究的走勢臺灣地區的教育社會學硏究,係在1960年代初期師範專科學校決定設置這門學科之後,才開始起步。至西元2000年前後,臺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根據相關學者的探討,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

3、:第一個階段是I960年至1970年代初期,可稱爲萌芽期,彼時臺灣的教育社會學,主要是應師資培育機構之教學所需,編寫了幾本教科書,尙乏穩固的學理及硏究基礎;笫二個階段自1970年至1980年代屮期,可稱爲奠基期,臺灣教育社會學之學科架構,於此大致確定,並以結構功能論及科學實證論主導相關硏究之進行;笫三個階段則爲19

4、80年代屮期,特別是1987年解嚴開放迄二十世紀結束,可稱爲開展期,此時臺灣的教育社會學在理論、方法論及硏究主題等方面,都有加深、加廣的趨勢,正式的專業組織與期刊也分別於2000年及2001年成立。至於每一個階段的發展特徵,李錦旭、張建成(1999)曾就學科架構、理論取向、硏究方法和方法論、硏究主題、阈際化與本土化等五個面向,做過相當完整的分析。茲將他們的硏究發現'簡示如表1:1臺灣學者最近對此做過檢討的'包括湯梅英(1999)、翁福元(1999)、李錦旭與張建成(1999)、林生傳(2002)等。湯梅英雖未明顯劃分豈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階段,但其行文卻頗

5、類似翁福元的階段分期。翁福元認爲:1945至1970年爲承襲和誤解階段,1971至1986年爲移植及引介國外理論階段,1987至1998年爲多元發展階段。李錦旭與張建成的分法'略有不同:I960至1972年爲萌芽期'1972至1980年代初期爲奠基期,1980W屮期至1990年代末期爲轉型期。林生傳則將之劃分爲:光復後至1970年爲萌發期,是傳統教育社會學孕育與出生的年代;1970至1987年爲紮根期,是徵驗教育社會學建立的年代;1987年解嚴後至2000年爲狂颱期,是教育社會學的開放年代°表1臺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階段及特徵階段分期學科架構理論取向硏究方

6、法和方法論硏究主題國際化與本土化萌芽期(1960-1972)未定未明科學意識模糊教學導向而非硏究導向簡單學習美日奠基期(1972-1980年代初)劃定(以林清江1972年之《教育社會學》爲基準)結構功能論科學主義廣泛硏究但不見得深入大量學習英美轉型期或開展期(1980年代中至199()年代末)尋找新的架構(如陳奎惡1998年主編之《現代教育社會學》)融入新的取向(如衝突論、解釋論、批判論、後現代主義等)多元化(如在實證量化硏究外,出現以解釋論爲基礎的質性硏究)繼續深化舊宁題並開拓新主題既學習西方也思本土化和阈際化資料來源:摘自李錦旭、張建成(1999:3

7、31),並略作文字增補。就硏究主題而言,李錦旭、張建成(1999)的硏究指出:1970年之前的萌芽期'是教學導向的時期,重點在於介紹這門學科,除了社會(社區)中心學校、兒童社會行爲這兩個主題之外,實無餘力多做專題硏究。樓下來的奠基期'學者們致力於學科架構的建立,惟因此一新興學科的涵蓋範圍甚廣,初期硏究人力又不充裕,以致學科關注的各個主題雖皆有所接觸,但都留有未盡之處。此期比較突山的硏究重點有二,一是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另一是有關教師角色與地位、學生文化、師生關係等教學社會學的問題。自1980年代中期至二十世紀末之十多年間,人才輩出,硏究的廣度與深度,都有

8、比較令人滿意的發展,硏究的主題大致可分爲六類:⑴學科的學術造型、⑵社會結構、社會變遷與教育、⑶教育階層化、(4)教學社會學、(5)教育知識社會學、(6)教育政策社會學。臺灣教育社會學硏究主題的演進,亦可透過歷來山版的教科書,窺其端倪。對此,張建成(2002a)以前述的三個發展階段爲準,每階段選取三本主耍的教科書彳,經由各書章節內涵的分析、比對與歸納之後,得到表2的結果。表2臺灣教育社會學教科書四十年:學科架構與硏究主題學科論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的社會環境2當然'臺灣地區出版的教育社會學教科書,不僅表2所列的幾本而已。例如,奠基期除了表列的林清江(1972)

9、、陳奎惠(1980)、林生傳(1982)等三本流通較廣的教科書外,林義男與王文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