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92187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定教材--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中药鉴定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据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典。它规定了药品的來源、质量耍求和检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各省颁发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地方标准,其所载品种和内容上若与国家药典标准有矛盾时,应按国家药典执行,药典没有规定的按省炮制规范执行。解放以來,国家先厉出版了《中国药典》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和1985年版,1990年版、2000年版七版药典,其中63年版、
2、77年版及85年版90年版、95年版、2000年版药典均分一、二部出版,在一部中收载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等。2000年版药典一部共收载992种药品,毎个药材品种项下,按顺序一般分别列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内容。其中鉴别项下一般列有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内容。在检验方法上除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还应川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检验技术。值得指出的,由于我国的中药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有许多品种在国家药典和
3、药品标准上没有收载,因此在鉴定中药时还可根据有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进行分析、鉴定。供鉴定用的药材,在取样前一般应先注意品名、产地、批号、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相符,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每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异常情况,详细记录。如有个别包件严重变质不能供药用的,应另行处理,不作取样范围。药材的取样,按药材取样法进行操作。药材取样法是指选取供检定用药材供试品的方法。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一、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4、、淸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二、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供试品,原则如下: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中5件的,逐件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三、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l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供试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供试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般药材100
5、〜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供试品。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四、将所取供试品混合拌匀,即为总供试品。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止方形,依对和线划“X”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绘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上,此为平均供试品。个体大的药材,可川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供试品。平均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川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
6、为附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中药鉴定的方法中勿鉴定的对象非常复杂,有完整的中药;有碎块、饮片和粉末。因此,中商鉴定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川对象,有时还需耍儿种方法配合进行工作,这耍根据检品的具体条件和耍求灵活掌握。一、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就是应川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止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木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现以原梢.物鉴定为例,说明进
7、行的步骤如下:1.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幣植物体的中商检品,应注意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都位的观察,其中对繁殖器官(花、果或抱子囊、子实体等)尤应仔细观察,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花等的形态构造。单靠茎枝和叶子的外形来鉴定植物是不够的,有时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检品是不完整的,常是植物体的一段(或一块)器官,除对少数品种的特征十分突出的可以鉴定外,一•般都要追究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对照鉴定。2.核对文献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和检品的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可查阅全国性或地方
8、性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杳考梢物分类学著作,如《中国梢物,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药用植物,忐》、《中国经济植物志》及有关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査阅具有鉴定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药志》、《药材学》、《生药学》、《中药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