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

ID:46481961

大小:5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4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_第1页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_第2页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_第3页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_第4页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na摘要: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墨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学派,经历了显赫之后走向中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对墨家教育进行探索,将墨家教育看成传播现象,对墨家的“显”与“绝”进行分析。关键词:家传播学角度显学绝学传播,是一个外延很广的词,教育便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对于历史的一个瞬间,教育是一种横向传播,是文化的蔓延;而对于历史的长河,教育是纵向的传播,文化的传承。反观历史,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no是教育的盛世,墨家便是其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学派,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角度看它的“显”和“绝”。一、要澄清的几个概念关于墨学为“绝学”,墨学

2、研究者的提法很多,仅在孙中原的《墨学通论》第七章,就有这样几种说法:“衰微”、“中衰”、“中绝”、“衰绝”等(它们的逻辑主语都是“墨学”)。事实上,这几个概念并不等同,“绝”怎么会等同于“衰”或“微”呢?这几种说法让人困惑。我认为应对墨家和墨学进行区分,“中绝”、“衰绝”的是作为团体的墨家组织,而“衰微”、“中衰”的是作为思想、学术、文化而存在的墨家学说,后人提出的复兴口号只是对墨学及墨学进行研究。nnMMno□□ng□□衰微时期的墨学,自明清之际傅山的墨学研究到现代学者的墨学研究,往往只是凭借《道藏》中仅存的五十三篇《墨子》研究墨子的思想,且其影响也仅限

3、于墨学研究者。从广义的墨子教育而言,墨学研究也属墨子教育的范畴,但其与古典墨家教育相比,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本文试图以传播学的视角对古典墨家教育进行探讨。□a1.信源,亦称传播者,即教育者。墨家教育中,教者是以墨子及墨家学派其他重要人物为主的、被墨子思想影响的所有人。这里将教者的范围界定为“所有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教育尤其要求互动,既然存在了互动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学相长”;其次,墨家的教学内容相当广泛,其中有不少是实用性的内容,因此客观地说,这样的教育其实并不会终结;最后,从墨子的思想来看,虽然墨子没有明确地说:“三

4、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他在《尚同下》中说:“有道者劝以教人。”并将其作为“为贤之道”。且由墨子在教育中推行“强说强教”、“扣则鸣,不扣必鸣”的思想,可以推断墨子不反对甚至提倡学生做老师的老师。1.信宿,受传者,即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而第一个真正实践这一思想的当数墨子,“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范围也是所有人。nononn2.讯息,指教育内容。墨家弟子“俱诵墨经”,李广星认为,《墨经》是墨子的教学大纲,是墨子广泛的教学队伍宣讲时不可违背的原则。我觉得这里似乎有问题,因为有观点认为,《墨经》有广狭之分,但均为后期墨家的

5、作品,也就是说《墨经》并非墨子所作。nn□□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确认,墨者宣讲的基本内容是墨子关于政治、伦理、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当然,在墨家的不同时期具体内容是有变化的。3.信道,传播的渠道。这是墨家教学的组织形式。李广星将墨子的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块,将墨子所创的巨子集团看成他组建的教育网络。这一观点我觉得有别于其他学者将这一团体纯粹地看成一个下层人民起义的组织;墨子是怎么教化他的巨子集团的,以至“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之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人教化到如此程度,值得株思Ononn5•反馈。可以理解为被教者对教者施教的反应,比如,墨

6、子曾经劝告楚王不要攻打宋国,结果楚王被劝服了,这是积极的反应,这在墨子“上说”中是很少见;另外,儒墨争辩应该也是一种教育,这在《墨子》中也有记录;而在墨子“下教”中的反馈,由于受教育者的身份卑贱很少被记录下来。对于被教者的各种具体反应,我们无法一一知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墨家作为战国时的“显学”之一,是为很多人接受的。引入传播学术语的意义旨在对墨家教育作一个概括,重要的是对其“显”“隐”进行分析。—@0滋今“曰”一、塞豕乙业no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辩”的时代,因此考察墨家之显,必然要从其(主要是墨子)传播技巧、内容等谈起。no1.秦彦士的《墨子新论》详细论

7、述了《墨子》的语言艺术,这里只说它的通俗性与口语化,他介绍墨子言谈常常朴实易懂,《墨子》非常接近当时的口语;书中大量引用《诗》、《书》,但在引用时尤其是遇到难懂的词语时,常用当时易懂的话加以表述。2•墨子对“辩”,即传统逻辑学很有研究,这使他的论辩很有力道,让人易于受制于其辩述的钳制力,例如:“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保者谓撅衣者不恭也。”就是综合运用归谬法与类比论证,将一个原本不易说清的问题浅显地解释出来。他还善于通过连续设问、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类比推理等方法说理,逻辑性很强,通俗易懂。3.墨子宣扬“天志论”、主张明鬼,这被视为与孔子相比的一大倒退

8、,并且后人还发现他的尊天事鬼与他的“非命”是矛盾的。但从另一个角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