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

ID:46476106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_第1页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_第2页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_第3页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_第4页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易切削钢的渗碳工艺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该钢种和零件性能要求进行分析和试验,科学合理选择渗碳工艺参数;釆用氮气强制性氮气空冷与保护,能够有效控制脱碳层的产生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使其热处理后的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关键词】渗碳;层深;脱碳车用空调机的主轴通常采用易切削钢材质,是工作的重要零件;在工作中主要受弯扭与摩擦的复合力作用,工作性能要求很高。在车用空调机项目引进初期阶段,主轴是从韩国进口;后來在国有化生产的过程中,渗碳工艺一直存在问题;渗碳组织有时岀现表面粗糙度不好,网状碳化物,渗碳层深超差,影响高频淬火的工序。我们在接到主

2、轴工艺设计的任务后,对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且根据现有T艺条件和设备条件,重新编制了丁艺过程,设计工艺参数,解决了以上问题。以下作以介绍,供参考。主轴工艺流程为:机械加工渗碳后空冷局部高频淬火精磨。材质为AISI1151(美国牌号易切削钢)。渗碳后技术要求为:硬度达到15-25HRC,全共析渗层深为0.5~0.7mm,金相组织:铁素体加细珠光体,表层没有网状碳化物,脱碳层W0・03mm,表面光洁性好,无沉积碳黑现象。主轴形状见图1,成分见表1。表1主轴化学成分(%)CMnPSSi0.50~0.550.7〜1.0WO.040.08

3、-0.13WO.201•工艺路线我们经过多次工艺试验及其工艺分析,确定其渗碳工艺路线为:1、脱脂;2、渗碳;3、防脱碳空冷三个基本过程2.设备及工装本工艺采用丰东公司的UN1CASE箱式气体渗碳牛产线进行牛产。此设备为两室结构,火帘封闭,可实现无氧化渗碳、淬火的工艺过程。工装选用筛网式专用工具,为避免加热变形主轴垂直吊放;用不小于5mm间距进行摆放,使渗碳气氛顺畅流通。2.1脱脂由于在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屮主轴表面残存油性切削液,此油性切削液对渗碳有一定的影响必须釆用脱脂工艺去除。具体过程:置于箱式回火炉中,于500°C±10°C

4、,保温60〜70min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2.2渗碳及其工艺参数2.2.1温度对渗碳速度影响最大工艺参数是温度,常用渗碳温度为900〜950°C,温度愈高,扩散速度愈快,奥氏晶粒长大越快,这样工件容易变形,同时对设备的损耗加大,使设备寿命降低。从材料上考虑,山于主轴用钢碳含量较高,其成分与国产50Mn较接近,因此渗碳温度不宜太高。我们进行多组实验,渗碳温度最终定为905°C±5°Co图2为905°C和920°C两个温度渗碳后组织对比,发现920°C时晶粒有明显长大。2.2.2碳势UNICASE渗碳炉采用滴注式气体渗碳,以甲醇为载

5、气,丙酮为富化气,其化学反应式为:CH30H-C0+2H2CH3C0CH2—2[C]+C0+3H2采用氧探头单参数控制炉气碳势,通过改变甲醇、丙酮输入比例,并通过空气调节,能冇效调整代表渗碳能力的活性[C]原子数量,调整碳势。炉内碳势愈高,向工件表面供给碳的速度愈快。考虑到此钢种基体碳含量较高,需要高碳势才能形成碳浓度梯度;另一方面,零件要求一定的表面粗糙度,碳势过高易沉积碳黑,并易出现网状碳化物,同时沉积的碳黑又影响渗碳速度。经多次试验确定,将碳势定为1・15时,渗碳时间为190±230min,渗碳层深及组织可达到工艺要求。工

6、艺曲线见图3。2.2.3空冷当零件渗碳后不用淬火时,造成渗碳层出现网状碳化物的主要原因是冷却速度过慢,因此加快冷却速度是渗碳后的关键问题。而技术要求不允许氧化且脱碳层深控制在0.03mm以内,因此不可以原有的工艺设备下进行空气风冷。针对工艺及设备做了调整。在渗碳炉前室进行主轴渗碳后的冷却,渗碳室(后室)排出的还原性气氛在前室内,这样保证工件不被脱碳或氧化,此时炉气温度很高(达到900°C以上),很难达到工艺需耍的快速冷却。为此调整脱碳炉前室水冷壁的水流及水温,确保均匀冷却水流和水温,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同时在对工件空冷时,使后室

7、温度降至860-870°C;在保证甲醇、丙酮的正常裂解的同时降低炉内废气温度,维持前室气压。加速冷却容易出现脱碳现象,为防止脱碳在空冷前期(即主轴处于900-500°C易脱碳的时期)通入惰性气体氮气(室温左右)加速冷却,保护了工件的氧化和脱碳。同时增加炉压,防止氧气进入。通入氮气量为12m3,空通气时间为40min,冷时间为120min左右;工件的出炉温度降为200°C以下。2.2.4出炉主轴的表面组织及光亮性问题是产品的关键,我们对火帘进行了技术调整。调整气阀使供应火帘的液化气和空气达到最佳比例,有效防止工件进出炉时液化气燃烧

8、不充分造成的碳黑沉积于表面。2.检验采用此工艺加工后,硬度的检测工具是洛式硬度计,主轴硬度为18-21IIRC,在金相显微镜下测定层深为0.65mm,脱碳层^0.03mm,表面光亮,无网状碳化物,无沉积碳黑,金相组织见图4。3.结论通过科学调整渗碳温度及渗碳冷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