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ID:46460725

大小:71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4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_第1页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_第2页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_第3页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_第4页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7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即故障状态下的电击。这种电击在电击死亡事故中约占二分之一,而这种电击尚未导致死亡的伤害在电击伤害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保护接地,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都是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第一节IT系统IT系统即三相三线制系统。保护接地是必须的安全技术措施一、接地的基本概念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正常接地又有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之分。工作接地是指正常情况

2、下有电流流过,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的起防止事故作用的接地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意外连接,如接地短路2.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凡从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即属于接地电流系统一相接地可能导致系统发生短路,这时的接地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3.流散电阻和接地电阻接地电流入地下后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这个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的电流叫做流散电流。流散电流在土壤中遇到的全部电阻叫做流散电阻。接地电阻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与接地线的电阻之和。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流散电阻就是接地电阻4.对地电压和对地电压曲

3、线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流散。因为半球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半球的面积随着远离接地体而迅速增大,至离接地体20m处,半球面积已达2500㎡,土壤电阻已可小到忽略不计。电气工程上通常说的“地”就是这里的地,而不是接地体周围20m以内的地。5.接触电动势和接触电压接触电动势是指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电位时,设备外壳与水平距离0.8m处之间的电位差。6.跨步电动势和跨步电压跨步电动势是指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人的跨距)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跨步电压是指人站在流过电流的地面上,加于人的两脚之间的电

4、压二、IT系统的安全原理上述做法,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的做法就称为保护接地。在不接地配电网中采用接地保护的系统,这种系统即为IT系统。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只有在不接地配电网中,由于其对地绝缘阻抗较高,单相接地电流较小,才有可能通过保护接地把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在不接地配电网中,发生一相故障接地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可能接近线电压,这会增加绝缘的负担、增加触电的

5、危险。如某设备另一相漏电,即使该设备上有合格的保护接地,也不可能将其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不接地配电网中一相接地的接地电流很小,线路和设备还能继续工作,故障可能长时间存在。这对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在不接地配电网中,需要对配电网进行绝缘监视(接地故障监视),并设置声光双重报警信号。第二节TT系统一、TT系统的原理我国绝大部分地面企业的低压配电网都采用星形接法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因为这种配电网能提供一组线电压和一组相电压,便于动力和照明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而且还在于这种配电网具有较好的过电压防护性能,

6、且一相故障接地时单相电击的危险性较小,故障接地点比较容易检测等优点。低压中性点的接地常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性线。由于中性线是通过工作接地与大地连在一起的,因而中性线也叫做零线。接地的配电网中发生单相电击时,人体承受的电压接近相电压。也就是说,在接地的配电网中,如果电气设备没有采取任何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则漏电时触及该设备的人所承受的接触电压可能接近相电压,其危险性大于不接地的配电网中单相电击的危险性。这种做法类似不接地配电网中的保护接地,但由于电源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而与IT系统有本质区别。这种配

7、电防护系统称为TT系统。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是直接接地的。由于RE和RN都是欧姆级的电阻,因此,IE不可能太大。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起作用,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使故障长时间延续下去。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TT系统。除非采用其他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确有困难,且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情况下,才可考虑采用TT系统。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同时采取快速切除接地故障的自动保护装置或其他防止电击的措施,并保证零线没有电击的危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