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

ID:46458778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4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_第1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_第2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_第3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提问我在乡村小学教书,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教师能照顾更多的学生。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从不主动发言。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也听过一些语文课,发现有些课为什么不成功,很大原因是教师的提问出了问题。有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提问过于简单而且没有准确性,有的提问过于急于求成。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几年的观察、尝试,采取了不同提问的措施,我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一、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2、保证各层次问题比例适当。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方法,课堂提问可分为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在这六类提问中,其中前两类提问主要是一些检查知识的提问,属于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后两类提问属于高认知水平的提问,此类提问既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又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教学环节顺畅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难度会直接关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了避免满堂问学生,提问次数过多,我根据学生的思

3、维特点和年龄特征,合理安排思考性大的问题与思考性小的问题出现的频率。只有保证与教学目标有关,发问频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与教学目标内容有关的问题上。二、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我认为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不能太琐碎,要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提问。当前许多语文课堂问题太多太琐碎,而且许多问题毫无思维价值,反而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感”。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提问,我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抓住题眼设置疑问,激活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

4、开始就感谢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从文题题眼入手,有意设置疑问,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于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一出示课题,立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和”字来设置问题,“将”和“相”是怎样和好的?由于一下子抓住

5、了题眼,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2、抓住某一关键性的字词以牵动全篇。根据《春晓》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设计问题时,利用一个“知”字,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道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了“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

6、”,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一问题紧紧扣住一个“知”字巧设悬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在表面的涟漪之下让他们的脑海中涌动着澎湃的思潮。3、从文中中心句入手提问设计全文教学。好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比如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在设计问题时,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通过什么事情来体现这一中心的?于是学生对《詹天佑》这篇课文产生强烈的探究心

7、理,迫不及待地到文国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4、从文章的难点来进行提问。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的,常常需要疏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课文时,小女孩被冻死了,怎么脸上还会出现笑容?这是一个难点,我是先引导学生对小女孩的心理活动作分析探究,进而让学生明白,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悲惨遭遇。三、将“追问”进行到底,叩开思维大门。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对学生的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

8、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如果我们把问题换成“追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进而回答出问题。如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针对“一动也不动”设计这样一疑问:邱少去为什么一动也不动?怎样做到一动也不动?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假如动了后果会怎样?这样用一词牵动全文,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教师连续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以帮助学生摆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