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8556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4
《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H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屮国国家或者屮国公民,但屮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答案】B【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屮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対普遍管辖原则的规定。在刑法空间效力原则屮,普遍管辖原则处于补充地位,只有针对少数国际犯罪,不能适用属地原则
2、、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时,才能适用普遍管辖原则。木题中,题干所给条件“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R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屮国公民”,这就显然排除了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的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只能适用普遍管轿原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o2.下列做法屮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D.适用类推解释【答案】C【考点分析】本题考杳的知识点是: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
3、得定罪处刑。”冃前,世界各国刑法奉行的大多均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而非绝对罪刑法定原则。相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牛原则包括: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相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木要求是:(一)罪刑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由法律事先加以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的擅断;(二)罪刑实定化,即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具体法律后果,刑法应作出实体性的规定;(三)罪刑明确化,即刑法的条文必须文字表达确切、意思清笼,不得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本题屮,选项ABD都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只有选项C“适川行为后的轻法”即轻法的溯及既往,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所允许,所以,木题的正确答案是C。3
4、.川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木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答案】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菲构成的分类。根据犯邯构成的形态特点,犯罪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止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貝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下,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貝-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
5、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预备犯、未遂犯、屮止犯等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屮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本题小,甲作为教唆犯,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所符合的犯罪构成就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叩于夜晚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车止常行驶时,乙突然翻越护栏横穿公路,卬刹车不及将乙掠死。交警认定甲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卜-列说法屮,不应当作为交警认定依据的是: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Z间没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甲的行为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缺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D.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罪过
6、【答案】A【考点分析】木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构成共同要件。在本题中,交警Z所以认定叩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因为甲的行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即其主观上没有罪过,在客观上甲的行为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缺乏构成交通聚事罪的客观要件,但是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Z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本题的」E确答案是A。3.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了杀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遂从1()()米外向乙开枪,没想到屈然打中了乙,致乙死亡。此案中甲杀害乙的罪过形式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答案】A【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故意的认定。所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口已的行
7、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本题题干中,卬“为了杀乙”一语,其实已经十分明确地表明了甲的主观心理态度屮的意志因索,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造成乙死亡的结果,而题T中所给出的“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从100米外向乙开枪”等,都是主观心理态度的认识因索,只不过是表明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不是甲明知口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区分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