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

ID:46456680

大小:1.25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4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_第1页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_第2页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_第3页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_第4页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武夷山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学生:许慧琼学号:109022009003指导教师:魏守珍刘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9级地理学基地10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特殊性研究许慧琼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福州350108【摘要】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武夷山的总体概况,分析武夷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简要对非地带性植被毛竹林和中山草甸、黄山松与马尾松、旗状树等特殊性做了分析,并且在遵循武夷山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的条件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见。关键词: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特殊性,可持续发展1.实习区地理环境概况武夷山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其经纬度

2、范围是27°33′一27°54′N,ll7°27′一ll7°5l′E,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l100m,主峰黄岗山高达2158m,是大陆东南部第一高峰,号称“东南屋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和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达96.3%,区内各地段年平均气温在12~1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400~2100mm,相对湿度70%~85%。其主峰黄岗山年均温8.5℃,年降水量3103.9mm,雾日长达120天,是福建省温度最近、湿度最大、雨量最多、雾日最长的地方[1]。武夷山脉受河源

3、一邵武深大断裂控制,地壳运动的主要型式就是断块的升降活动。武夷山脉的西侧(即江西部分)以断块下陷为主;东侧(即福建部分)以断块上升为主,属于后加里东运动隆起带,地层属于前震旦系和震旦系,是福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地层。武夷山保护区所在地,是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地区,其全部为花岗岩和火山岩所组成。在土壤方面,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的土壤成土因子的递变,武夷山土壤在性状变异和类型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2]10,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红壤、山地黄红壤、棕化黄红壤、普通黄壤、山地草甸土。此外,人类活动对本区环境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虽

4、然植被整体保存完好,但局部原始植被已受到或正濒于破坏,部分地区岩石裸露,并存在有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环境条件对植被的垂直分布都起了重要作用[3]。2.研究方法通过对武夷山实地考察,观察黄岗山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植被垂直变化分布情况,做好记录,并重点观察了毛竹林分布、黄山松和马尾松分布、旗状树等。在室内查阅相关的植物志和资料,查找在野外观察到的植物的学名,并制作植物标本。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特征3.1物种资源丰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有267科,1028属,2466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其中苔藓植物73种,192属,361种;蕨类植物38科83属248种;

5、裸子植物7科,l6属,l9种;种子植物149科,737属,1838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近四千种植物,是中国南方典型的以集体林为主的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有大量亚热带的种类,也有从北方温带分布到这里的种类和南方热带延伸到这里的种类。武夷山现存植物是欧洲整个木本植物的7倍。3.2珍稀物种较多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6种,列入福建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27种,合计156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7.4%。此外,在区内中山地带发育着南方铁杉林、小叶黄杨阔叶

6、矮林两个特殊的森林植被类型,还分布着众多的古老植物,有银杏、红豆杉、鹅掌揪、天女花、钟萼木、香榧子等[4]。103.3热带成分占重要地位该区的植物起源于热带植物,较为典型的科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代表植物有南岭栲、木栲、杜英等,而杜英在浙江、江西地区很少见[5]。3.4垂直分异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影响生物结构和土壤发育,使它们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垂直带谱较为完整,对中亚热带山地来说具有一定代表性。黄岗山的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见图1),可分为以下几个群落层次[5]:3.4.1农耕地与荒坡灌丛主

7、要分布在海拔200~350m或450m,该地区原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影响而成为耕地。主要的农耕地植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番薯、茶树、棕榈、厚朴、油桐和板栗等;在荒坡上分布的植物主要有人工的毛竹、杉木和马尾松,自然灌丛植物栽植有继木、白桦、乌饭和映山红,草本植物芒萁和五节芒等。植被分布特点表现为受人为作用强烈。3.4.2照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照叶林带是武夷山垂直带的基带,在该区分布面积大,主要分布在海拔200~1300m。此处森林四季常青,呈深绿色,上层树冠呈半圆球形,树冠整齐,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等为主要组成部分。乔木主要有壳斗科的甜

8、楮、多脉青冈、米槠、丝栗栲和山茶科的木荷等;灌木有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