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

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

ID:46454167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_第1页
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_第2页
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_第3页
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媒介审判流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媒介审判”现象流变探析2009年5月7日发牛.的“杭州飙车案”成为网络热点,在舆论与司法处于是非的泥潭中痛苦交锋中,许多新闻传播学者再次把眼光投向“媒介审判”现彖。近些年来,在我国,无论是新闻传播界还是法律界的教授或学者都对“媒介审判”现象比较关注。笔者就这方而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知网对“媒介审判”关键字进行全年跨库检索,时间从1998年到2008年,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时间跨度为2年,结果如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关于“媒介审判”现象的研究就目前而言,仍然是个热门话题,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山

2、于“媒介审判”现象是个新生的事物,许多学者对此的研究仅仅以个案作为研究切入点,很少从一个宏观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媒介审判”现象的流变进行详细的梳理。学者魏永征曾经在他的《新闻传播法教程》里有过这方而的梳理,不过,只是-•笔带过,略显粗糙。本论文在充分调查文献的棊础上,以“时间”为经度和以“媒体功能”为纬度进行立体性扫描,以期更深度地理解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流变过程。一、媒体木位功能缺失时期屮的“媒介审判”现象自新中国成立到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媒体主要作为党的宣传工具,其传播方式基本上以“说教”

3、和“灌输”为主。过多的强调媒体的宣传作用消弭了媒体的本位功能,即媒体以传播信息为主。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些政府官员和司法部门将媒体当作自己的传声筒,纯粹将媒体看作口己管理的工具,往往给媒体行政指令,先由报纸定性和预演,然后司法介入审判的做法更是成了惯例。媒体在这样长期的思维范式下,难免出现代替司法进行审判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反右扩人化”和“文革”时期表现最为突出。当时的情形是新闻媒介已经演变为阶级斗争工具和专政工貝的工具,新闻媒介可以凌驾于司法之上,直接宣布他人罪名,实行“专政”。“新闻审

4、判”町谓登峰造极。媒体特别是中央级媒体以社论的方式,来营造“不杀”或“不判”不足以平民愤的舆论攻势的情况,许多案件最后的结果都依赖于中央级媒体确定的基调,案件的走向和涉案当事人的命运也多由媒体决定。在此期间,典空的“媒介审判”案例有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是由最初的文艺思想的批判转化为对敌斗争的政治运动。媒体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了它不该扮演的角色,出现了代替司法而“先行审判”的现象。当时报纸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为标题公布了胡风和他的刖友之间通信摘编,判定胡风和

5、其他有关人员都是反革命分子,然后才是对他们实行逮捕,而对他们的正式判决则是在十年以后。比如《人民日报》从1955年5月18LI开始到7月初,每天都以半版或一版的篇幅发表“揭露”和批判文章。该报的专栏标题,先是“提高警惕,揭需胡风”,后改为“揭銅和谴责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进而改为“坚决彻底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最后改为“坚决肃清胡风集团的—•切喑藏的反革命分子”。一些文章标题带有严重的“审判”色彩,比如有:《这是个革命同反革命的斗争》、《不是作家,是阴谋家》、《胡风是最阴险的阶级敌人》、《胡风——

6、反革命的灰色蛇》、《披着人皮的豺狼》、《胡风,你的主子是谁?》、《胡风是蒋介石的忠臣肖子》、《胡风是人民的死敌》、《我们决不能容忍》、《讨伐胡风》、《严惩胡风》等。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复兴时期的“媒介市判”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媒体的木位意识开始觉醒,及时报道信息成了媒体生存的法宝。与此同时,媒体融入市场的改革也逐渐走人正规。由于我国处于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初期,我们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悄况大量存在,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便凸现出來。1994年4刀1U,中央电视台大型

7、时事评论节冃《焦点访谈》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媒体舆论监督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焦点访谈》节目创办之时,适逢我国“二五”普法工作正进入关键性的后半阶段,很口然,节冃关注的主耍议题是涉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当然,同法不公、司法腐败凸现,这是广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主要问题。“在《焦点访谈》收到的观众来信当中,数量最多的是反映司法的'不公正'。”据数字显示,《焦点访谈》节目自开播至2002年4月1日所播出的涉及法律的节目几乎找到播出节目总量的l/3o而涉及法律议题的节目中,聚焦司法制度和关注重要的涉嫌犯菲的

8、大案要案的节目成为重点关注的议题。但是,随着《焦点访谈》舆论临督知名度的逐渐加大,《焦点访谈》与司法存在的博弈现彖时常发生。比如《焦点访谈》对于“夹江打假案”、“张金柱案”、“赵湘杰案”等报道,引起了司法界的担忧。在民间,曾经用绕“记者比法官哪个管用”现象展开讨论,并由此引发一些学者和专家开始理性地反思《焦点访谈》在舆论监督屮出现的一些问题。1999年2月28日北京人学法律系教授朱苏力在《屮国合作新报》发表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新闻媒介应该恪守'不在其位不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