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ID:46453905

大小:7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3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1页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2页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3页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4页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工业发展趋势研究一、国际产业分工的细化深化全球化极大地拓展了生产要素的流动配置空间,推动了产业分工的细化。以往盛行于国与国之间的整体产业分工或转移关系,被产业价值链在国与国之间的分段设置和有效组合所取代。在这种分工和组织模式下,每一企业只能根据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从事价值链上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原本由一家企业完成的活动,现在由全球不同国家的企业组成的制造网络共同协作完成。比如,波音公司通过全球化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实现了波音787在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方、180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

2、和制造。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品牌优势,控制和占据了全球价值链上设计、研发、专利、服务、品牌等高端环节,而将利润较低的生产制造和组装环节转移到成本费用相对较低的国家去完成,从而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和支配者。(一)新技术革命推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参与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企业的首要战略。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欧、美、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等)以及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日益衰落,不断

3、寻找新的地区承接低端产能,更加注重谋求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控制力。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新技术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纷纷借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重新布局的机遇,加快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成了世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从长期看,贸易保护措施不会长久,世界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和全球产业

4、分工细化的趋势不可撼动。一旦发达国家着力推进的技术创新获得突破并应用于生产,不仅需要国内市场的支撑,更需要全球市场特别是广阔新兴市场的带动。而新兴经济体普遍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本国资源和市场的约束增强,也迫使其发展越来越依赖外部资源和市场,同样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二)“再工业化”带来全球分工体系的细化从2011年开始,发达经济体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把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土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甚至从国外向国内回流。比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准备在美

5、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而此前中国是他们建新工厂的首选;美国ATM(银行柜员机)供应巨头NCR,已经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移回美国;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也回美建厂,以此为本土创造就业岗位。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那些劳动成本占总成本较小的和尺寸大小适中且易于公路运输的产品,如汽车配件、建筑设备和电器,将首先列入跨国公司重新评估产业布局之列,优先布局在距北美终端消费市场较近的地区。对于那些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仍可能会留在中国。上述趋势并不表明,我国制造业将会衰落,亦或者跨国公司会关闭它们

6、在我国的工厂。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使得跨国公司正在根据行业的不同特性选择新的目标国,但短期内很难找到与我国相匹配,并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熟练人才的储备、发达的供应网络以及工人的高效生产能力的其他国家。或许,提升在我国产业分工布局的地位,加大研发设计和高端制造的比重,将部分能够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服装和鞋,从我国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其他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正是跨国公司全球布局新的考量,正如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向中国转移产能一样。与此同时,鉴于我国企业的快速成长性,许多企业也

7、开始将组装环节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在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下,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不再单一是某个行业的整体迁移,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中某些环节更加精细化的转移,这样来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价值。(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成为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心中国有可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发中心。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把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咨询和培训等机构入驻我国,并加快了本地化进程。例如,微软在北京设立的中国研究院是其境外最大的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在北京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院,是其第一次在本土之外

8、建立的研究院。西门子、三星、飞利浦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工业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设计符合中国消费市场的新产品,越来越多的研发、信息、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中国。预计未来一个时期,航空航天、能源、医药、生物工程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全球配置和金融、信息、全球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随着我国逐步丧失低成本竞争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避免落入“技术依赖”的发展陷阱,成为经济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