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9187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优秀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三次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通过对史料的研习,培养学生研读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客观评价三次改革,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漫画图片,营造历史探究情境。(2)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实质。(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展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苏联三次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通过对苏联改革经
2、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具备科学正确的指导理论,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学情分析:本课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用政
3、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失败原因。教学难点: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实质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苏联的经济改革【展示视频】:《苏联解体》视频。设置疑问:我们在上学期学过美苏争霸,得知苏联在战后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和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为什么突然在1991年底解体了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讲授】一说苏联经济改革【展示图片】:观看这幅图片,说说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是什么?一说苏联经济改革【提问】阅读材料
4、,说说斯大林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出示材料】:斯大林抛开了列宁关于计划经济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的观点……把计划经济引申为国家依靠行政命令按指令计划管理的经济,把有计划的发展经济与市场作用对立起来,并把这些看成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根本区别。小结: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进入了巨大的理论误区。【提问】阅读材料,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出示材料】:1、斯大林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20世纪30年代末,在工业总产量上赶上和超过了欧洲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是,以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国家工业化是靠牺牲人民的消费、牺牲农业和轻工业实现的,其
5、负面后果是国家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2、直到1950年全国有22.4%的集体农庄亏损经营,近20%的农庄每个劳动日分不到半公斤粮食。小结:斯大林模式弊端(板书)【活动】二说苏联经济改革二说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板书)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赫鲁晓夫改革的工业、农业方面的内容。【提问】阅读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积极作用?【出示材料】:1、1954-1958年谷物总产量增长63%,年总产量在苏联历史上第一次跨越1亿吨水平。肉类年生产总量800万吨,增长32%,牛奶增长61%,蛋类增长44%,羊毛增长36%。2、195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
6、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3、1958年,决定改组机器拖拉机站,把其机器出售给农庄,以结束“一块土地两个主人”的现象。4、1953年到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的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小结: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效果。【提问】阅读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其实质是什么?【岀示材料】:1、由于受传统所有制理论和“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路线的影响……(赫鲁晓夫)1959年转而采取措施,限制
7、宅旁园地和自养牲畜……导致苏联农业中家庭副业再度急剧萎缩。2、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3、1958年,全国种了1800万公顷玉米,1962年,猛增到3700万公顷,可是,苏联的自然条件毕竟不是美国,结果许多地区产量很低,有些地方甚至颗粒无收,造成后来人们形容的“玉米灾难”——全国性的饲料缺乏。4、赫鲁晓夫决定改组农业机器拖拉机站,但过于仓促……(使农庄)背上沉重的债务,无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