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

ID:46438468

大小:8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_第1页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_第2页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_第3页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_第4页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层组播概述及其研究发展IP组播用于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组通信。它是一种冇效的数据传输应用,发送的同一数据在物理链路中只传输一次,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的冗余,节约了带宽,提高了传输效率。应用层组播对组播功能的支持从路由器转移到终端系统,在终端之间运用原来的单播方式进行传输,这样不必改变原有网络中基础设施,也不需要路由器维护组播组的路由表,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组播,加速了应用。1应用层组播介绍应用层组播的基木模型如图1所示。图1(a)为IP组播数据传输的方式,数据在网络内部的路由器上进行复制;图1(b)为应用层组播的数据包在网络的终端系统进行复制。(a)IP组播

2、口技示绪由船o图1应用层组播的模型1.1应用层组播的优点(1)应用层组播能够很快就进入应用,不需要改变现有网络路由器。(2)接入控制更容易实现。由于单播技术在这方面比较成熟,而应用层组播是通过终端系统Z间单播来实现的,所以差错控制、流控制、拥塞控制容易实现。(3)地址分配问题也就可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1.2应用层组播的缺点(1)可靠性:终端系统的可靠性比路由器并。(2)可扩展性:底层的路由信息对应用层组播来说是隐藏起来的,可扩展性不好。(3)延迟比较大:IP组播主要是链路上的延迟,而在应用层组播小,数据述要经过终端系统,因而延迟相对要大一点。(4)传输效率不如IP组播

3、:应用层组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数据冗余,因此它们比IP组播的效率差。1.3应用层组播的性能参数评价应用层组播协议一般用以下几种方式:(1)数据分发路径的质量主要有下面三个指标:强度(Stress):在一条物理链路屮发送相同数据包的数量,显然IP组播进行转发的时候并进行多余的复制,所以是最优值1,如图1(b)中1〜4的强度为2。%1伸展度(Stretch):就是在覆盖网分发拓扑中从源到成员的延迟与利用单播直接传输的延迟的比例。%1资源利用率(Usage):所有参加到数拯传输中的成员,他们的延迟和强度的乘积的总和。这个指标用丁•评定传输过程屮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假定链

4、路的延迟越高,花费越大。(2)终端的性能%1失效后包丢失:单个节点突然失效后,平均的丢包数量。强调突发事件发生的鲁棒性。%1收到第一个包的时间:当成员加入到组屮,收到第一个包的时间。(3)控制负荷(ControlHead)为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对每个成员的控制负荷必须尽量的小,这是能否很好扩展重要的指标。2最近应用层组播的研究发展2.1利他驱动的应用层组播ADALM机制目前大多数应用层组播协议在设计吋都假定节点是合作的,因此致力于研究组播结构的优化问题。但是,应用层组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数据分发节点是具有独立利益和策略的主机,主机会本能地想尽可能多地从系统获利,而

5、尽量少地贡献自己的资源。应用层组播节点可能有意(为了减少数据转发负担)或者无意(因为节点处理能力或者带宽限制)地停止转发某些数据段,我们称之为节点的自私行为,这种行为会降低组播会话的总体性能。为了解决节点的口私行为,提出了一种利他驱动的应用层组播ADALM机制。ADALM监测节点行为、依据节点对系统的转发贡献计算出节点利他值,然后根据节点利他值进行组播树的构造,使得利他值越高的节点离数据源(RP,也称根节点)越近。在ADALM中,所冇的节点相互协作来计算利他值,构造组播树。2.2多源交互式应用层组播路由协议目前大多数应用层组播的研究集中在文件共享、多媒体数据流分发等领

6、域,着重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对实时性较强的多源交互式应用则未予考虑。与路由器相比,处于应用层的终端节点其可靠性和网络延迟性能都比较差,而多源交互式应用对延迟、可交互性及可扩展都冇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应用层组播实现多源交互式应用则需要考虑应用的独特需求。Thunder协议通过两层组播网络来支持大规模交互式应用,将多源交互式组播组分为核心网和外围树两个部分。核心网以交互过程流畅进行为目标通过Mesh-tree的结构来简化建立组播树的过程,为每个成员建立一棵组播源树,以求快速转发数据到所有交互成员;外围树允许更多的成员接收组播数据,却不会影响交互过程,提高协议的扩展性

7、.但不同成员生成的交互式组播操作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2.3基于虚拟P2SP(peertoserver&peer)架构的应用层混合组播模型VPHM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大规模数据分发技术、组播技术和P2P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由于应用层组播依赖于端节点,因而端节点的不稳定将导致应用层组播稳定性受到影响,端节点的失效或频繁退出组播拓扑将严重影响同路径其他节点接收组播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了抖动,降低了组播服务质量。为了在异质网的条件下提高组播的鲁棒性,基于非中心化的P2P技术的混合组播是不错的解决方案。然而为了减少P2P流量对骨干网带宽的消耗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