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6007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摘要研究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以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80%多菌灵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效果最好,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扬花期用夯1次效果较好。关键词小麦赤霉病;80%多菌灵;60%多酮;40%多•酮•福美双;防效中图分类号S43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8-0123-01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淮北地区不同程度发生,局部发生较重,对小麦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及当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牛产构成•泄的威胁[1-3]o为明确不同药剂
2、及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特开展此项试验,以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试验地多年连续采用玉米一小麦秸秆还田,前茬玉米,单产9t/hm2o1.2试验材料供试药剂:80%多菌灵(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多酮(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多•酮•福美双(江苏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人供试小麦品种:济麦22。1.3试验设计根据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时期,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用80%多菌灵1200g/hm2于小麦齐穗期用药1次;处理2:用80%多菌灵1200g/hm2于小麦扬
3、花期用药1次;处理3:JJ]80%多菌灵1200g/hm2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夯1次;处理4:用60%多酮900g/hm2于小麦齐穗期用药1次;处理5:用60%多酮900g/hm2于小麦扬花期用药1次;处理6:用60%多酮900g/hm2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处理7:用40%多•酮•福美双1500g/hm2于小麦齐穗期用药1次;处理8:用40%多•酮•福美双1500g/hm2于小麦扬花期用药1次;处理9:用40%多•酮•福美双1500g/hm2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笏1次,以空白作对照(CK)o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
4、30m2。1.4试验方法采用工农-16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药液量450kg/hm2o按试验设计用药,喷药均匀周到。笫1次用药时间为2013年4月18R,用药时小麦处于齐穗期;第2次用约时间为2013年4月27口,用药时小麦处于扬花期。小麦抽穗前即2013年4月15日小区进行喷灌,以增加田间湿度,其他田间管理与当地生产管理一致[4]。1.5试验期间气候情况播种至越冬前,土壤墻情较好,气温正常,有利于苗期生长。越冬期,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由于冻害较轻,进入返青后,拔节较早。3月8—9日最高气温28°C,拔节加快,但3月中
5、下句至4月上旬气温偏低,拔节期较往年加长。4月7口最低气温0°C左右,造成极少数穗部岀现冷害。小麦孕穗至开花灌浆期,雨水偏少,光照充足,土壤干旱,对赤霉病发生不利[5-6]o但试验地小区2013年4月15日进行喷灌,增加了田间湿度,赤霉病发生仍较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有利。1.6调查方法2013年5月25口小麦乳熟期调查病害发生程度,计算防治效果。每小区3点取样,每点调杳100株,记录病情严重度,按如下方法分级:0级:无病穗;1级:1/4以下小穗发病;2级:1/4-2/4小穗发病;3级:1/2-3/4小穗发病;4级:3/4以上小穗发病[7
6、-9]o计算公式如下:2结果与分析2.1安全性施药后观察,所有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2.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由表1可知,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以处理3.9最高,防治效果达82.6%;其次是处理8,防治效果达80.6%;处理2、6、7防治效果分别达70.1%、70.1%、69.4%;处理1、4、5防治效果较低。3结论与讨论从药剂选择看,3种药剂屮以40%多•酮•福美双防治效果最好;80%多菌灵防治效果次之;60%多酮防治效果最差。从防治时期看,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防治效果最好;于小麦扬花期用药1次防治效果次之;于小麦齐穗期用
7、夯1次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综合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以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80%多菌灵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效果最好,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扬花期用药1次效果较好。4参考文献[1]刘根强,苏向阳,李亚男,等•叶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适宜气象条件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79.[2]水清,于丹•小麦“白穗”由赤霉病引起[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05-17(7)・[3]刘常青,臧俊岭,李明志,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河南气象,2006(2):51.
8、[4]张震,侯明翠,李玉鹏,等•豫西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种业导刊,2011(8):28-29.[5]杨源,杨柳,代会静•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