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5899
大小:7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小岗村之游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岗村之游论文“生死契约”红手印下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摘要:一段小岗村之旅,所见所闻,畅游历史的足迹,体会当年改革第一村的新变化,学习老一辈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三十年前,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人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贫穷的小岗村开始焕然一新,出现了新的面貌。小岗村的新变化不能止步于前,在新的政策、新的方案的支持下,小岗村将迎来它的另一个新天地。关键词:红手印沈浩问题发展引言:周日小岗村Z行。记得刚到时,
2、便看到了“风阳县小岗村“五个大字,走进去,看到的是小岗村的村民正忙着建新楼,人家干得是热火朝天。看到当年的茅草屋,就是在这里,当年十八位农民按下了红手印,也是在那里,改变了小岗村的命运。葡萄藤蔓在此季节已凋零,但大片的葡萄园是不是也意味着小岗村正在走出自己的特色。大包干纪念馆,里面呈现着小岗村的昨天和今天,正门的红手印图片正是向人们展示了小岗村农民的“敢干敢想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大幅老一辈照片不禁让我们仰望、敬佩,这里的一切正是小崗村30年的缩影。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沈浩同志的墓地,虽只是一个小村官,但
3、他的事迹却足令人敬佩,是怎样的决心让他努力拼搏为小岗,又是怎样的情怀让小岗人民挽留他。一、小岗村的介绍小岗村由两个口然庄组成,位于凤阳县东部,隶属小溪河镇,距京沪铁路5公里,距省道307线7公里,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公里。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人包干”o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屮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
4、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曲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二、小岗村的昨天与今天1、改革之前的小岗村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上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像全中国千千力力的村落--样只是安安静静坐落于安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样守着祖辈留下的出地辛勤的劳作,不断的编制着一代乂一代人的梦想。不同的是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一“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
5、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岀现了早情,全省夏粮人减产。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2、红手印下的“生死契约”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IH、而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出到户搞包干。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
6、,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强力主持下,小岗村的人包干经验一夜Z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屮国农村带來了举世公认的变化。3、改革Z后小岗村的发展(一)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农民对于口己的上地冇了使用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伊始,当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就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曾对小岗所取得的成就作了深刻研究的专家土郁昭,在其所著《尊重农民的选择》中说,包产
7、到户,包产到组体现了小岗村的人民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土地使用的权利,这在全国都是进步的。1978年以后,包产到户,迅速在全国推广。当“大包干”在整个中国掀起了热潮时,我们的小岗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实行土地出租流转,调整产业结构。随着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人(冃前达到6096),出和.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用于发展磨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极大促进了土地合理使用,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二)城乡结合。以前的小岗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当今犬把其周边的其余两个村并入其名下时,小岗村已经具有一个镇的规模了。
8、小岗村农村向城镇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小岗村发展方式。近儿年,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小岗村引进了--批投资者,如有名的GLG高科技园区,就在小岗村落户,建成后一年产值将达到60亿。小岗村通过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棊础。同时实施一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发展方式的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风还巢”和人才工程,利用在外务工经商的80多名“第二代小岗人”的人才、技术、信息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