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1476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相关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相关问题探摘要:建筑火灾情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是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总体目标之一,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对火灾中人员疏散方式和规律有所了解。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建筑;火灾;安全疏散;行为反应;对策中图分类号:X9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研究内容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起火、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衰减等几个阶段,伴随着火灾发展过程,人员在疏散时要经历获悉火灾信息阶段、行动准备阶段和疏散行动阶段。由于火灾本身的突发性
2、、多变性、瞬时性,以及火灾产生烟气的高温性、毒性等特点,使身在其中的人处于非正常状态,从而最直接地表现在人员疏散行为上。1.1个体疏散行为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人员会形成一定规律性的心理特征。人员在火灾中经历的认知过程,其心理时刻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人员产生的求生欲望、期待逃离火场的焦虑心情与人员在火灾环境下产生的恐惧、惊慌心理等因素对人员的疏散行为产生了交互影响。总体说来,人员的心理在受到剧烈刺激时,其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将受到严重影响,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人员行为出现异常。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趋熟。趋熟就
3、是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趋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道路、环境,以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逃生。火灾时,熟悉的环境能够刺激人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一旦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利用其进入建筑的路线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如火灾发生在酒店等临时性场所内,人员在接到报警信号后从房间内跑出,将在第一时间内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走廊、楼梯、电梯或出口进行逃生,而这些部位被火灾烟气阻断时,部分人员会选择原路返回自己所住的房间等待救援。(2)向地。人员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将大地作为生存的根基,在火场环境下,由于烟气、火焰等因素对人员的刺激作用,人员的第一反
4、应就是往楼下跑,直至室外地面。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到室外,才有生的希望,但如果烈火封住出口,逃生无路时,人员会产生冲动和侥幸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人员势必采取无法预知结果的逃生行为,如从十几层的高楼往下跳等。(3)沿墙和向光。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可能使建筑内处于黑暗状态,而被困于建筑内的人员因为视觉关系不知该向何处逃生,往往利用手、脚等寻求逃生出路,即人员在受困于火灾烟气时通常沿墙根逃生。同时,如果在这时看见亮光,就会奔向光亮处。但是,这时的火场中,光亮之地正是火魔逞威之处。因此,建筑内设置的
5、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宜设置于疏散通道两侧的墙上,且高度距地面0.3〜1.0m为最佳。目前建筑物中设置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设施就是利用人的这种特性设计的,以使人能够在火灾中安全有效地疏散,从而避免人员盲目奔向光亮。(1)从众。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从而产生一种盲从跟随人流的行为。从众是人员为适应团体或群体的要求而改变自己行动和信念的过程,它不管群体的行为是否正确,盲目地顺从群体。在建筑火灾中,人们极易产生从众心理,多数人往往单纯地觉得人多的地方是安全的,并未真正思考该区域是否安全,疏散方向是否正确
6、。(2)选方便之路。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逃生路线时往往是下意识地以方便为依据的,并未考虑选择可能性较大的逃生路线。1.2群体疏散行为当建筑内发生火灾,如果建筑内的人们不能在火灾危险来临之前疏散到安全区域,且消防救援力量还没有到达时,建筑内人员可利用建筑内的避难场所暂避火灾及火灾烟气对人体的伤害,直至救援力量到达。火灾群聚体一旦形成,不论每个个体是否相识,均会融于此群体。火灾群聚体内人员的抗火时间比单个个体的抗火时间要长。通常情况下,火灾群聚体往往形成于某些被选择作为避难场所的特殊房间,如临街的房间、有阳台的房间、便于接近楼梯间的房间等。
7、群体疏散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体在发生火灾后与其他人一起避难、逃生时,有助于减少恐惧,增加信心,以便个体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逃生。(2)传递。当人员处于火场逃生时,不同人员之间可通过情绪传递和行为传递两种途径相互影响。情绪传递具有反馈放大作用,当个体的情绪在引起他人同样的情绪后,受到其他个体反馈回来的情绪的影响,更加剧了个体的情绪,造成了情绪传递的高潮,如火灾现场中惊慌情绪的传递。行为传递则是从某一个体行为传递至其他个体的一种模仿行为。(3)钝化。在特定环境下,群体内存在非个性化的'‘集体心理”
8、,这种心理具有一定的迟钝性,并使得其中个体的感觉、思维和行为与其独处时的情况具有很大不同。这种特性不仅来源于个体聚集为群体状态的结果,亦由于个体本身因缺少对该环境的认识、了解,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