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24497
大小:7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学生减负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生学业负担的社会学研究及教育对策靳寺职业学校孙小利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学业负担”之得名是基于社会学屮常用“学业成绩”术语來研究教育问题之故,而且两者的联系最密切。国内外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影响学业成绩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正因为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因素能影响学业成绩,于是,也便成了不断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催化剂。一、社会学学业负担的概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一有着不同内涵的术语,可以从几个侧面来明确界定。微观意义上的学业负担过重是指学牛承担了与其能力不相符合的任务或压力,直接源于为取得好成绩必须付出的努力,这是属于个体因实际
2、学习能力而产生的学习问题;中观层面的学业负担过重是学生承担了与课程设置的标准不相符合的任务或压力,检验指标可以量化,即以国家教育机关规处的课程、时限等來衡量负担是否过重;宏观地看,学业负担过重是学牛承担了与社会规定的止当要求不相符合的任务或压力,这可以依据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法律制度来加以判定。据此,可以加深对学业负担的理解:它是学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而承担的学习任务或产生的学习压力,它呈现于个体而辐射于全社会。出于分析的需要。我们试图划分学业负担的类型:1以对学业追求程度为标准,分为过重型、适中型和过轻型,即追求学业成绩的高低标准和相应行为出现的频率。2以完成学业的
3、合理性为标准,分为合理型和非合理型,即课程结构和师牛行为是否促进全面发展。3以社会机制为标准,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即是曲社会制度的结构等刚性因素引发的还有文化特征、成就期望等柔性因素引发的。在此基础上对形成对应的微观、中观和宏观范围的三层次框架:个人(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社会系统。我们的视角将在这三个系统之间转换。二、学生学业负担的具体表现中国学生学业负担之重,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在不少城市,大清早背负沉重书包匆匆而行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街景”,在南方某市,甚至还出现了小学生拖着带轮
4、子的大书包上学的情景。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文具,还装着课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本等。某校初三学生有教辅资料24种,包括统编教材、补充教材、配套练习册、习题集、单元过关题、LI标测试题以及各类油印试题等;某省一小学低年级各类课本和教辅资料总量达21本,某初一复习资料最多的达31种。一项对某省5所城市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发现,他们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分别是:小学一至三年级约1小时,四、五年级1.5小时,六年级2小时以上;在一所学校,成绩属屮上水平的初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需2小时,中下水平需3小时,差牛需4小时。1.学生有背不光的概念,做不完的习题。大量的课外辅导资料,
5、必然造成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教师们“津津乐用”的最佳手段,似乎哪位教师的题库充盈,他的教学质量就必定让人信服。于是,教师们专于各类试卷的搜集,更加津津乐道地进行概念的归类、习题的入库。鉴于行政部门的强性规足,统一征订的教辅读物虽大幅下降,但大小书店纷纷推出各类教辅读物,大批的教辅读物摆在最醒目的地方,有的书店推出了教辅读物专柜,大量的书与课本同步的单元练习、单元测试、模拟试题等各类练习题和试卷,众多的家长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买书。于是乎,一切的一切,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有背不光的概念,做不完的习题。2.办起了各种名廿繁多的辅导班、奥校学生除了每天在学校正
6、常上七八节课,外加早晚自习,在双休口、节日、寒暑假还要参加补课。补课的名目真可谓“琳琅满,什么作文班、奥赛班、书法班、美术班、钢琴班、舞蹈班、乐器班……少数家长是为了真正的提优补差,发展孩子的特长,多数的家长则是认为,别人的孩子在学,我们的孩子不学怎么行?虽有一颗望子成龙心,却不排除有一定的盲冃性。3.耍应付频繁的考试。现今学生要面对的考试名目可真多:除了模拟考试、会考、大考、中考、小考、测验等,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机构,还组织各种变相的考试竞赛,什么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化学也是,什么作文竞赛等等。至于考试试题,“偏、怪、超”现象很严重。凡参加过成人自学考试的人,“
7、复习的没考,考的没复习。”就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的感觉。接二连三的种种考试,“偏、怪、超”的考法,使得学生们应接不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其直接的表现是使学生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助长了厌学情绪。其深远后果则是:1社会品德失范;2智力开发不足;3文化素养偏低;4劳动技能偏低。三、学生学业负担的历史、现实分析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学生的学业负担一直很重。党和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在关心着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可以说,建国至今,减负行动基木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学生健康问题指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