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

ID:46417854

大小:9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3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_第1页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_第2页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_第3页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_第4页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暖化与瘟疫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篇名:地球暖化與瘟疫的關係硏究作者:楊惟雯。私立德光女中。高一6班前一陣子,看到美阈前副總統高爾在【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中提出的地球暖化議題,他以無比熱誠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竭盡所能向我們闡述地球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他並激勵我們採取行動拯救地球,令我十分感動。加上近日又看到一本由葉金編著的《人類瘟疫報告》一書,書中回顧人類歷史上橫行的瘟疫,如霍亂、鼠疫到基本絕跡的天花、麻疹;及陰魂不散的的瘧疾、流感、肝炎、結核病到愛滋病,已造成人類數以億計的傷亡,令我看得觸目驚心。雖然21世紀人類的科技進步飛快,但是對環境的愛護卻不如天意,我想,這給了瘟疫大王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2、!因此,本文硏究主軸爲鎖定上述二個主題的關聯性探討。但限於課業壓力煩重,不克收集原始資料做實證分析,僅就現有文獻搜集,再加以歸納分析'以佐證我對地球暖化可能引爆瘟疫流行的論述。並期待未來在求學的過程中,能以更嚴謹的方法論,做更進階的硏究。貳•正文_、瘟疫改變歷史瘟疫是人類共同的魔鬼,冋顧歷史上橫行的瘟疫,已造成人類數以億計的傷亡。『如下統計所示:♦1348-1666年,在歐洲一直被稱爲“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萬人死亡,是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進入發生天花病,造成300餘萬人死亡,在此後的50年內,墨西哥因爲天花又喪失了近2000萬

3、人。♦1863-1875年,世界霍亂流行持續達10年之久,死亡人口超過千萬。♦1889-1890年,世界發生流行性感冒,波及全球人口的40%,死亡千萬人。♦1892-1899年,1923-1925年,第六次世界霍亂大流行,死亡千萬人。♦1914-1924年,俄國因饑荒和流行性感冒,死亡2000萬人。♦1917-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奪走印度1300萬、美洲50多萬和非洲與歐洲無數人的生命,計死亡2500萬人。』(註一)自古以來,瘟疫奪去了歷史上數以億計的生命,摧殘了人類曾經建立的古羅馬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也影響了整個人類的歷史變遷,如民族的興衰、戰爭的勝敗、社

4、會的榮枯、文化的起落、宗教的盛衰,乃至政體的革命、産業的轉型和科技的進步。例如:黑死病的第一次大規模爆發時,古羅馬帝或全境人口的三分之一死於此瘟疫,在那可怕的日子裡“葬禮連連不斷,而送葬者卻寥寥無幾”。其後果絕不僅僅是人口的消減,因瘟疫引起的的饑荒和內亂,使古羅馬帝阈從此衰敗,而整個歐洲文明也走入“黑喑時代”。黑死病的影響不亞於一場橫掃歐洲的戰爭,現代醫學家、社會學家認爲它影響於人類相當於核武器的毀滅力量。它造成了歐洲社會的重大變化,經濟紊亂、物價上漲,也引起了犯罪率激增與道德的淪喪。因爲隨著黑死病的曰益猖獗,包括沈迷酒色在內的各種尋歡作樂的生活也在歐洲蔓延開來,他們似

5、乎要在人類末日來臨之前,極盡所能地耗盡世上的一切財富。在宗教方面,黑死病也有很大的衝擊力。很多歐洲人原本篤信基督,許久以來成了他們強人的精神支柱。但經過瘟疫的洗禮,充分暴露出教會的無能,人們也看到平時道貌岸然的神職人員在災難中同樣爭先恐後地逃難'從而對宗教的傳統權威性産生了動搖與推動改革。古往今來,人類經歷過的流行病至少有幾十種。有些已經完全被人類消滅了,例如小兒麻痺症,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已消滅,但有些古典病是滅而不絕'至今還會偶爾發作,例如:。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20世紀登革熱發生過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數多達數百萬之多。199

6、8年時,登革熱已成爲僅次於瘧疾的最重要的熱帶傳染病。在東南亞地區'仍呈地方性流行趨勢。尤其需要警醒的是新傳染病的不斷出現,近20年來,新增加了30多種新傳染病'如愛滋病、狂牛病等等,這些新病毒的出現將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萊德伯格所說:“同人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唯一競爭者就是病毒”二、細菌硏究歷史1683年,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複式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槪放大200倍。細菌(Bacteria)這個名詞最初由德阈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GottfriedEhrenberg,17

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3akt7]P小八意爲“小棍子”。1866年,德阈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Haeckel,1834-19⑼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1878年,法阈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EmmanuelSedillot,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因爲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和羅伯特•科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