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95025
大小:35.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中国旅游地理之重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旅游地理论文学号:201390150039专业班级:旅游1301姓名:张景云中国旅游地理之重庆一、重庆的地貌地貌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基本条件。地貌不仅影响着自然环境中水文、气候、土壤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东北部雄踞着大巴山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山、大娄山等山脉;其西为红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为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类型组合。综观全市地貌结构,有下列特征(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重
2、庆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等五大类。中山、低山面积达24136㎞2,占全市总面积的75.9%;丘陵面积为10426㎞2,占17%;平原面积仅1971㎞2,占2.39%,构成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类型组合特。(二)峡谷众多、地貌灾害频繁重庆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江津市的石羊乡流入后,呈“S”形蜿蜒至巫山县的碚石进入湖北省,境内河长600余㎞。长江北有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南有乌江、綦江等支流注入,构成纵、横谷交织的河网体系。当河流横切构造,多成峡谷.除长江、嘉陵江峡谷外,还有乌江峡谷构成天险称著
3、的乌江峡谷带,主要有三门峡、桐麻弯峡、盐井峡、龙门峡、新滩峡等;大宁河的龙门峡、巴务峡、滴翠峡、庙峡、剪刀峡、荆竹峡、月牙峡和小小三峡称著于世。峡谷组成的岩性,多为侏罗系须家河组砂岩、三迭系或二迭系灰岩。背斜地层隆起,河流穿过剧烈下切;上述地层抗蚀强,两岸谷坡受其流水冲刷,侵蚀绶慢,使其形成峭壁陡峻的峡谷形态。(三)灾害地貌灾害地貌系指重力作用和人工活动的影响下,造成的地貌作用过程和地貌形态。重庆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切割密度大,暴雨频率高,是我国灾害地貌多发区和重灾区。重庆也是灾害地貌类型多、发生频率高、灾害严重的特
4、大城市。按其灾害地貌作用过程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坡度、水文、人为因素是引起灾害地貌的主要因素。人工不合理开挖切坡,造成临空面,抗剪力降低,下滑力增大,易产生滑坡、崩塌;人工弃土、废渣堆积对坡地加载,增加下滑力,也可诱发地貌灾害。据重庆三峡库区调查,因人为因素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占总数的50%以上。地貌发育过程实质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研究地貌成因不仅能揭示现代地表形态特征、展布规律和地貌发育史,并能预示今后地貌发育趋势,这对自然环境演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大的现
5、实意义。二、重庆的气候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1.9℃,最低-1.7℃,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
6、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尤以夜雨为多,别有一番情趣,历代诗人常以“巴山
7、夜雨”为题吟诗填词。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每逢雾日,满城云缠雾绕,大街小巷缥缈迷离,恍若仙境。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259.5小时。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冬季日照严重不足,属国内日照最少的地区(在世界上也属于日照最少的地区)。并且日照时间都集中在夏季里,
8、冬季几乎无日照。夏季酷暑,冬季湿寒。重庆的住宅也没有保温、节能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已成为我们的最大需求。我们已不再能忍受“酷暑”和“湿寒”,希望通过相应的设备来改善解决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问题。近年来,空调的普及率已非常高,人们普遍认为冷暖空调可同时解决制冷和制热的问题。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空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