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

ID:46381460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_第1页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_第2页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_第3页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_第4页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刍议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摘要: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不但需要教师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参与的程度,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依据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的角色作用。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04-2一、做学生探究问题选定的引导者探究式教

2、学应该把寻找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把选定问题的权力留给教师。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发现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的范围内寻找问题。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教师在当堂课要探究全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学

3、生对课程内容把握程度和思考的深度都不如教师,他们还不能相对准确地知道这一课的内容中哪些问题适合争论,哪些问题经过讨论或者辩论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问题的确定,最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教师来确定。教师在探究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来解决;对有相对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下一节课由全体师生来解答;对于没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做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1.

4、激活。探究的热情往往来自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形成新知识、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事物的普遍联系”这一内容时,我用了一幅次贷危机的漫画,并设置了以下问题:1•漫画反映的是一件什么大事?2.你能说说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吗?这些影响怎样体现事物相互联系的?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使他们陷入“不知庐山真面目”的疑境之中。我们常说“思起于疑”,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是给学生设置悬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激活这一环节,从教学目标

5、上看,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究知识,把教学的基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与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其次难易度适中,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再次,不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从教学结构上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1.诱思。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基本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通

6、过精要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讲授,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内涵与结构。比如我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分析上文提到的那幅漫画,并画出关系图,美国次贷危机一雷曼兄弟破产一金融危机一蔓延到世界各国,得出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接着提问:“市场调节由价格、供求、竞争等手段有机组成,反映了什么联系?”学生:“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教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什么联系?”学生:'‘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既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那整个世界是一幅什么景象?”学生:“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上述短短几分钟的

7、诱思,便从联系的含义中引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重点教学内容。可见,教师讲授知识的艺术在于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探求和掌握知识。1.深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进入自觉、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状态,但如何掌握知识的内涵与结构,还要靠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认知潜能,以求得对知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此环节需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争辩。例如,在学生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之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这难道说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主观

8、创造的吗?”这些问题取自学生,供师生共辩、共议。然后得出结论: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