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29609
大小: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中国的美容行业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美容行业发展趋势我国的美容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从97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美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我国的美容行业与开始相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一、中国美容行业发展历史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化妆品
2、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列第一位。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元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o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从19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关于美容行业,2002年也有人估计销售额在1000亿元。二、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一)从行业宏观来看1
3、、从消费者角度看,美容消费正越来越理性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一样,美容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从盲目消费逐步到理智消费的过程。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美容行业的先行者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知识缺乏,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谋取暴利。数据证明: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的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的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告产生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在经过一次次尝试后越来越相信自己2、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正在不断加强我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的并走向规范。1987年,我国颁发了《中国化
4、妆品生产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化妆品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管理部门等都做出了规定。同年,还颁布了《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1989年颁发了《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生产及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法规首次提出了特殊化妆品概念,目前,我国获准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有1000多种。1995年颁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该标准首次提出了新创化妆品这一专业术语o从1995年后,由于美容行业的异军突起,美容消费的大量增加,行业投诉大幅上升,这其中由医疗美容引起的投诉占到80%以上。因此,国家组织了多次专项检查,针对美容行业产品生产严重不符规定、卫生
5、超标的情况进行全国性的检查,清查处罚了一批公司,包括本行业的一些知名公司。2000年六月,国家召开了由卫生部、技术监督局、经贸部等参加的会议,决定对美容企业的申报加强控制(包括美容院和销售生产型公司),对各地参展企业加强证件、产品卫生检查。从去年开始,国家明文规定医疗美容的从事资格。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实是,今年国家对于羊胎素产品的规定。2002御芝堂事件。兴发大检查2003年2月,广州成立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中心,有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对行业进行管理。根据报道,广州从2004年年底将对化妆品制造行业实行强制标签管理,标签上所标明的产品成分必须是真实的,并且要按所添加
6、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列,因此将极大程度上杜绝美容行业杜撰成分、编造成分技术卖点的情况从上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化妆品行业的控制正在不断加强。3、从竞争角度看,仍处于比较盲目的低水平竞争状态首先,体现在美容行业大多是OEM加工,缺乏技术支持,缺乏科研能力,产品同质化现象空前严重,其次,行业内的公司、美容院、代理商的营销能力比较低下,产品的开发随意性很大,营销政策变动性也大4、从营销角度看,经历了产品销售.概念营销阶段后,正逐渐向整合营销转变。5、行业进入门槛在逐步提高,但规模仍然偏小;行业利润由暴利或高利润向合理利润转变6、WTO对我国美容行业的影响随着香港的零关税的实施,香港已经在国内六大
7、城市建立香港零关税商城,其中以美容化妆品为主要商品,因此,或多或少对国内有一定冲击,但真正的威胁,应该在两年之后。(-)从原料的变化看原料的不断发展是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我国的化妆品发展从八十年代至今已经出现过两次快速发展期,每一次都与原料有很大的关系。当市面出现一种极大范围推广的原料引起消费的热情时就表现出快速的特点。最为明显的是,九十年代初,祛斑原料“汞”的应用,对于国内如饥似渴的众多女性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结果不少女性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汞中毒,在脸上留下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