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28481
大小:7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2
《中国古代寿文化起源与演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寿文化起源与演变探析[摘要]寿文化是屮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屮国文化之根。古往今来,无数炎黄子孙敬畏生命,追求长寿。寿文化也同其他文化一样,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传承的各个阶段,呈现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影响深远的整体特征。通过对寿文化各个阶段的梳理,在准确断代和历史分期的基础上,探析了各个阶段寿文化的特点及英产生的原因,为我们了解屮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了帮助。[关键词]寿文化;起源;演变;敬老养老-V八?一刖S《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1]可见,在我国传统的五福中,寿
2、排在第一位,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追求。学界对于寿文化的研究已有较为丰硕的成果。殷伟,殷斐然的《中国寿文化》一书从寿神崇拜、庆寿典故、奇寿百态、寿诞颂歌、吉祥寿图、寿星秘诀和长寿之歌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国的寿文化,图文并茂,丰富全面。苏克明的《寿?寿礼?寿星一一中国民间祈寿习俗》一书则从传说、历史、民俗的角度展现了我国传统的寿文化。该书内容包括•人们的祈寿心态、祈寿习俗、祝寿礼仪、追求长寿的艺术等方面。高成莺的《寿诞庆贺的由来和演变》一文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从反对生日欢庆到庆寿活动勃兴于宋的种种表现以及宋代寿庆活动对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的变化。孟露芳的《宋代寿词浅论》一文从宋代寿
3、词整体入手,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寿词,探析了寿词在宋朝繁荣的原因及其所体现的特殊情怀和文化意蕴。综上,可以看到人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横向层面出发,以版块、专题的形式来进行论述,或是从文献资料、文化心态等方面对某一个朝代进行深入研究,并没有按照历史主线,从整体上把握寿文化的基本内涵,没有将各个朝代的寿庆习俗进行串联対比,分析出各个朝代的鲜明特点。本篇文章以历史为主线,联系具体的社会背景,采用文献梳理法,从整体上把握寿文化,深入剖析了寿文化的萌芽、发展及最终的鼎盛传承的各个阶段,得出了各个时代的鲜明特点。一、寿文化的萌芽阶段远古时期,人们将自己的生命视作天命主宰,以上天和神灵崇拜
4、为心理基础,以巫术为依托手段,带有浓厚的非科学、非理性特征。这一现象在战国时期达到高潮,秦汉以后式微。文?是历史的活化石。最初的“寿”是以象形的姿态出现,是从远古伏羲时代的传说中演变而來。据考证,“寿”字最早出现在商周之前的古陶器上,正式使用是从商代开始,到周代大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它是中国汉字屮一个古老神秘、却又多变的异彩单字。[2]这些文字的出现,表明早在殷商时期乃至在此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出现了长寿的观念。不仅如此,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明确形成了以长寿为五福Z首的认识。“五福寿为先”的思想在先秦时代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如日之恒,
5、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3]及《诗经?商颂?烈祖》中的“绥我眉寿,黄■无疆”[3](p.1027)等字样,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颂寿意识。二、寿文化的初步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思想白花齐放。这种思想大解放的的局面为寿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是中国寿文化演变中的第一次伟大转型。人们追求长寿由依赖虚无飘渺的天地神灵,转移到人自己身上,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直到现在仍被社会各阶层所认可推崇。这其中最典型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论语?雍也》中提到:“知者怎水,仁者斥山。知者动,仁者静
6、。知者乐,仁者寿。”[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主张的“仁者寿”,是他对养生的总纲。“仁”即仁爱之心,要求我们做到心地善良,待人宽厚,胸怀广阔,心平和而不失屮正,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它不但是道德本身的修养理论,也是高境界的养生之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的层次需要是精神方面的满足,而“仁者寿”恰恰卬证了这个理论。做到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从精神层面获得喜悦越满足,越能健康长寿。孔子也主张以孝事双亲,提侣三年之丧的厚葬形式。[5]学生宰向孔子提议三年之丧太久,应改为一年。子H:"T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由三年之爱
7、于其父母乎!”[4](p.236)孔子的仁寿与孝亲思想都印证了这个时期寿文化的显著变化“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同为儒家学派的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4](p・271)的主张,希望大家对父母的孝养推及到所有老人的身上,在社会中形成敬老养老的风尚。《礼记》一书将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礼记?祭义》中冇云:“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于事亲也。”[6]这句话一方面告诫世人要孝亲敬老,一方面则暗含了社会上人人对长寿的尊崇与渴望。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把道的理论引屮到人生方面,开始思考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异常短促,在短促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