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15771
大小:891.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慈孝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0教育观察浅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慈孝内涵张光琪【摘要】“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慈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在过去影响着国人的精神内核,而且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到道德的濡养作用。但现在学生的“孝义”观念严重缺失,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而中职学生尤为突出,他们的叛逆、自卑、自私、冷漠和厌学情绪其根源都跟“孝义”缺失有关。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挖掘慈孝文化的新内涵,真正培养有孝义、知责任、能兼爱、明和善、会服务的职业人。【关键词】慈孝文化中职德育管理现实意义有效途径现代内涵《广至德》说:“君子之教以孝也。“孝道”自古以来就是学有共通之处
2、,慈孝立足于个人如何应对人我关系和群己关系,它表现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三字经》、《弟子规》到出一种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整体主义的心理体悟,“以人为本”四书五经,其间渗透的“敬老养老、仁义尊卑”的儒家思想,推崇的伦理价值取向无论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情操,乃至三系的范围内,均提示着人的责任和义务。慈孝文化关注的是人际关系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精的和谐,从爱父母家人到爱众人祖国,它的精神内核是尊重、和善、神,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3、关爱和责任,帮助人们形成友善、平等、诚信、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今天,这样的慈孝教育,很大程度上由学校来承担,尤其是对教学而这些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恰恰契合中职学校的育人目标。生“先做人,后做事”的中职学校来说,慈孝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的1.3“德教为先”——中职学校的管理之本德育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把孝上升1.慈孝文化融入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现实意义为道德的渊源、治化的纲领,从而推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1“孝义缺失”——中职学生的真实状态和“仁、义、礼、智、信“,实行“德教为先”与“为政以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社会逐渐
4、转型,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核心内容,也说明了道德在儒家政治蓝图中传统的孝道观念和方式开始淡化、改变,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的核心地位,道德是中国治国安邦的最基本的手段。庭和社会教育对慈孝文化宣传教育这块缺少关注,我们看到:“目相对于国家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作为给社会培养中等技前,许多家庭都是“421”(四位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结构,能型人才的场所,很多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技术的培养上,对孩子的宠爱娇纵成风,致使许多孩子长大后叛逆自我、自私自利、对于德育教育却有所放松,殊不知在任何时候,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缺乏责任感和孝义精神。”育都是最为重
5、要的。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慈孝教育、此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着西方诚信教育等一系列德育教育,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的各种思潮的冲击,不良价值导向的挑战,以及“信仰危机”的考验,2.慈孝文化渗透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这些不良的价值导向是从小在耳熏目染中形成的,尤其是中职学生,他“慈孝”的含义就是:孝敬,是敬老养老、事亲善行。虽然孝们身上的叛逆、自卑、自私和冷漠都是缺乏爱或是过度溺爱造成的,可根源于人类血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它延伸的“仁、忠、诚、信、以说因家庭和社会导致的学生“孝义缺失”严重影响着中职学校的育人礼、义、廉、
6、耻”等伦理道德,成为古人行为的准则和评价德行的效果,所以,本人提出要把“慈孝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管理中去,因标准。而从中提出的慈孝文化就是要使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长幼、为“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道德不足任何知识都无法弥补”。上下之间的和睦相处,这一文化和中职学校管理有很多的契合之处,1.2“以人为本”——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那么在具体渗透中,有以下途径: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尤其是职业学校,育人远2.1撰孝学德远比抓教学质量来得更重要。职业学校的“以人为本”与慈孝本质上编撰德育教材,丰富课程资源。“慈孝文化”德育最重要也是山西省在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的过程中明确提
7、出,民办院校教师教研究,2012(4)必需工作满三年后方可认定,这项规定本身就是国家对民办院校师资力[2]刘文.高职素质教育思路与探索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4)量稳定的一种支持。其实,民办院校要想长远发展,不仅仅要保证中层[3]《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领导的稳定性,保证学院发展方向的准确性,更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2010〕13号)如何留下人?或者说,学院到底想要留下一个什么素养的人?[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