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

ID:46314957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_第1页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_第2页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_第3页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_第4页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丁尼生诗歌之音乐性研究[摘要]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素有“文字音乐家之称”o他的诗歌因其与众不同的意象、音律及语言之美而备受关注。但有人说他不通晓音乐知识,称他为非音乐性诗人。本文将深入探讨丁尼生诗歌中的音乐性。[关键词]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诗歌的音乐性[中图分类号]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55-02诗歌因其与众不同的意象、音律及语言之美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从历史上来讲,诗歌起源于音乐,音乐性作为诗歌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诗歌之美及诗歌的丰富意蕴有非常重耍的

2、作用O而诗歌的音乐性由声音效果和节奏两部分组成。换句话说,音乐性在诗歌中有两个表现层次:第一,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反映在物理音响的音乐化,具体表现为押韵、有节奏、在语音处理上有固定的长度单位等;第二,以物理空间为基础,诗歌的音乐性和诗歌的情绪格调等诗歌空间相互呼应,互为表里。音乐性的目的之一就是激起读者心屮的情感共鸣。由于音乐性是诗歌语言表达的系统之一,从西方诗歌的历史发展脉络来讲,有人说,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以音乐为中心,而现代诗歌则以意象为中心。在浪漫主义之前(包括以豪斯曼、哈代、王尔德、丁尼生、阿诺德和朗费罗等后期浪漫主义者),西方诗歌中的音乐性确实耍重于意象性。从庞德标立意象主义之

3、后,西方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向着意象性倾斜。但无论怎样,诗歌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丁尼生的诗歌毫无疑问体现了音乐性的特点。弥尔顿曾说过,押韵的英雄诗体“并不给人真正的快感”,因为音乐型诗歌总会“给人以从一行诗中抽取点不同东西,塞入另一行的感觉”,他正是按技术含义运用“音乐性”这个词的。《异教徒的悲剧》是一首音乐型的诗歌;《泰俄西斯》则不是。有人称丁尼生为非咅乐型诗人,说他不通晓咅乐知识,尤其是拿丁尼生与勃朗宁进行比较的时候。而丁尼生确有“文字音乐家”Z称,因为丁尼生的诗歌主要是以其独特的、富有韵律的节奏,细腻描写意象口头的旋律而著称。无论他对音乐知识掌握与否,有着维多利亚时期的桂冠

4、诗人之称的丁尼生所处历史时代确实是一个全盛时期,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所以即使他不懂音乐知识,那也受到了音乐对他的熏陶。因而丁尼生的诗歌毫无疑问渲染了咅乐的气息。众所周知,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丁尼生能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巨匠,那么他所创造的诗歌作品必然会与音乐有所牵连,之前也有人对丁尼生的诗歌《鹰》进行过音乐性方面的初步探索。但不仅仅是这首诗,丁尼生的许多诗歌中都蕴含着音乐性的细胞。从利德盖特时代以來,与当代英语诗歌同步出现的,是咅乐中一种儿乎十分划一的重咅格式,重音标志着节奏单位(小节),每小节中允许有不同数量的咅符。当诗歌中出现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重音,而两个重音

5、Z间的音节数可多可少(通常为每行四个重音,相当于音乐中的“普通拍子”)吋,这就成为音乐性诗歌,也就是说,这种诗歌在结构上与同一时期的咅乐相似。那让我们以丁尼生的诗歌《溅吧,溅吧,溅吧》为例来看他的诗歌中是如何渗透着音乐性的细胞的:BREAK,BREAK,BREAKBREAK,break,break,Onthycoldgraystones,0Sea!AndIwouldthatmytonguecouldutterThethoughtsthatariseinme.0,wellforthefishermansboy,Thatheshoutswithhissisteratplay!0,well

6、forthesailorlad,Thathesingsinhisboatonthebay!AndthestatelyshipsgoonTotheirhavenunderthehill;But0forthetouchofavanish?dhand,Andthesoundofavoicethatisstill!Break,break,break,Atthefootofthycrags,0Sea!ButthetendergraceofadaythatisdeadWillnevercomebacktome.溅吧,溅吧,溅吧,溅碎在你冷冷的灰岩上,哦大海!但愿我的言辞能表达出我心中涌起的思绪情

7、怀。哦,那渔家的孩了有多好,他同他妹妹正边玩边嚷!哦,那年轻的水手有多好,他唱着歌荡舟在海湾上!巍巍的巨舶一一地驶去驶进他们山坡边的港口;可是那相握的手已殒灭,那说话的声音已沉寂哦!溅吧,溅吧,溅吧,溅碎在你脚边的❷岩上,哦大海!但已逝往H的深情厚意,对我呀,已永远不会再來。(译文摘自方平,李文俊编,《英美桂冠诗人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该诗作于1834年,寄托了丁尼生对广友哈勒姆的哀思。虽然诗节不是很长,但在韵律上极具特色。以第一诗节为例,开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