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

ID:46304978

大小:6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_第1页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_第2页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口王韶华1于维洋1张伟2范德成3(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3.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汇是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根据碳排放强度的分解模型,研究了“三驾马车”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贡献系数分析“三驾马车”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并从总体层面和行业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碳排放强度[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

2、2014)01-0051-03一、引言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恶化状况,我国承诺,在2005年基础上,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一45%。形象地讲,低碳经济的实现有“三驾马车”: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增强碳汇(李胜功等,2010)。研究现阶段我国应重点采取何种途径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过渡,就需要分析相对于2005年以来“三驾马车”分别对低碳经济的贡献,从而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提供指导。4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实现的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KoiiShimada,YoshitakaTanaka,KeiGomic和YuzuruMatsuoka(2007)

3、分析了日本滋贺县的CO,排放,认为应用创新措施、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等促进低碳经济的实现。林伯强,蒋竺均(2009)通:I立LMDI和STIRPA模型分析了影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认为工业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A.S.Dagoumas和T.S.Barkera等(2010)根据英国的减排目标设置了三种情景,通过三种情景的结果比较,认为电力部门和交通部门是实现大幅度减排目标的主要部门。李胜功等(2010)认为,在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中,发挥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有其独特优势。李艳等(2010)通过计量1980—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与

4、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认为碳减排的重点应是调整产业结构及降低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刘卫东等(2010)认为,影响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节能技术、一次能源结构、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等,并将结构减排作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手段。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实现的关键,但并没有就相对于2005年,“三驾马车”对低碳经济的贡献做深入全面的分析。二、“三驾马车"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基本原理(一)碳排放强度模型碳排放总量扣除碳汇,即为碳净排放量,而碳排放量可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可由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即能

5、源综合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和碳汇强度等加以表示,即:C。IflEr专其中,,c表示碳排放强度,朦示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导表示碳汇强度。(二)“三驾马车”与碳排放强度的数量关系[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优化研究”(20122304110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实现路径与绩效评价研究”(13YJA630016).2014年第1期/根据丘、F、c。所代表的数学分式可知,其数值大小分别由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碳汇等的水平决定。1.碳排放强度对三种途径的变化率对式(1)右边分别关于,。、F一

6、。求导,得到碳排放强度对能源强度、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碳汇的变化率(分别用磋、朋,。F、碱表示),帆E、McF、肘,sc分别反映了碳排放强度在能源强度、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碳汇发生微小改变时的增量。明显地,能源强度和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和碳排放强度呈正向关系,而碳汇和碳排放强度呈负向关系。2.贡献系数本文主要研究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碳汇等分别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相对于2005年)的贡献情况,为便于表述,应考虑能源强度、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碳汇等分别变动一个百分点时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帆,(1%)、MZ'c(1%)、哪,(1%)。为了表示第£年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碳

7、汇等分别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的贡献,分别引入节能减排贡献系数6,、能源结构调整贡献系数6,、碳汇贡献系数6。MIr(I%)MIr(1%)6s2东赢万≯产东赢万,氐2东;丽(2)6。、占,、6;分别表示能源强度、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碳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碳排放强度变动的百分比,其实际意义为能源强度、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碳汇降低一个百分点时,碳排放强相对于2005年的降低率,用来衡量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碳汇等分别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的贡献。三、“三驾马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总体层面)(一)数据获取及指标计算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

8、委员会能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