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

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

ID:46283824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_第1页
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_第2页
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关键词】CT导引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运用(pdf)1975年Hijikata首次采用经皮穿刺置入套管针后,用垂体钳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获得满意疗效后,这一介入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推广L1L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由于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少,康复快,费用低等特点,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近来在CT引导下,对36例腰椎I'可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I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7〜64岁,平均37岁。2例有明显的外伤史,全部病例均冇长短不等,或轻或重的腰

2、腿痛病史。体格检查36例直腿抬高试验20°〜60°,ft腿抬高加强试验均阳性。26例腰部叩痛及放射痛阳性,31例受压神经根分布区表皮感觉异常。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年,平均8个月。36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7例进行FMRI检查。均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且突出面积最人占椎管面积的30%。影像学诊断同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36例中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27例,L5〜S1椎间盘突出6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2例。向右后突出21例,向左后突出13例,中央型4例。L3〜4、L4〜5共行穿刺30例,L5〜S1椎间盘穿刺8例。36例术询均经保守治疗无效。1.2

3、方法采用SomatomEmotion6型螺旋CT扫描机,周氏腰椎间盘手动摘除器。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患肢取过伸位,健肢屈曲,对丁-L5〜S1者需垫高腰部。常规行L3〜4、L4〜5、L5〜S1依次扌I描后确定靶椎间盘。于靶椎间盘显示的最佳层血测出椎间盘止屮欠状线后1/3的位置经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的外上缘至体表皮肤的路径,而得到L4〜5间盘穿刺针的进针位置A及穿刺针与患者冠状位所成的角度a,计算出该层而棘突至皮肤穿刺点的距离AB。对于L5〜S1突出者,需将AB线上移至骼骨翼处,其与骼骨翼相交处即为L5〜S1的穿刺点。根据该点于体表川一金属做标记,扫描定位片,计算出穿刺针向足侧所成角度{

4、3(图1〜3)。将扫描床根据床动移动至CT图像上所确定的穿刺点的层曲,打开机架光标划出体衣横线,用金属尺测出棘突的旁开距离AB,确定体表的B点,用龙胆紫做好标识。2%利多卡因5ml行局麻,穿刺点皮肤切开2mm小口,根据所测的角度进入穿刺针,操作屮遇仃放电样麻木至下肢,表明穿刺针触到神经根,应稍调整进针的如度,避开神经进入椎间盘;如进针过程中术者不能确定针尖的位置,可行CT轴位打描证实,再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穿刺针进到椎间盘正中矢状线后1/3位置后,用套针逐级扩张穿刺道,使外套针进入椎间盘0.5cm处,退出穿刺针及内套针,用环锯锯开纤维环,此时协助患者改为腹卧位,导入切割器,从不同的角

5、度及深度对髓核组织述行反复切割抽吸,直至无髓核组织吸出为止(图4〜6)。抽吸完毕后追岀切割器,局部加压止血5min,包扎,再行CT扫描观察被切割范围及椎间盘还纳情况(图7)。术后2个刀行CT复查(图8)。图1L4〜5椎间隙略变窄及其与骼棘的关系图2术前L4〜5椎间盘突出,最大径8mm图3根据CT片设计穿刺路线即计算穿刺的深度图4穿刺针沿L5上关节突外上方刺入椎间隙图5穿刺针已刺入纤维环,在椎间盘内的位置,周围脏器就示清晰图6外套管针及环锯于椎间盘的位置图7PLD术后立即CT扫描,见突出的椎间盘向内回纳约1mm,椎间盘内气体影图8PLD术后64天CT扫描,见突出椎间盘回纳约2mm2结果

6、采用Hijikata三级评价标准[2]。(1)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有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偶尔令腰背痛;(3)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本组36例病例追踪3〜6个月,显效29例(80.6%);有效6例(16.7%);魏1例(2.8%)。其P26例术后即刻产生疗效,9例术后2〜7天出现疗效,1例症状和体征较前无明显改善。全部病例无并发症。3讨论PLD目前基本在C臂X线机下操作,CT操作有如下特点:(1)术者可完全避免X线损害,患者也大为减少[3];(2)通过CT扫描能准确判定穿刺针的位置,避免穿刺针刺入肠管,再刺入椎间盘,导致椎间盘感染;(3)CT扫描能观察到神

7、经根孔和减少神经血管的损害[7,8];(4)CT操作较为费时。PLD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般认为其主要机制可能是机械性减压,通过纤维环开窗、切割抽取部分髓核组织、负压抽吸三个过程[9〜11],来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使压迫脊神经的髓核组织回纳,从血达到治疗的目的[2]。因此,PLD的适应证是突出的髓核组织与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相连,包容在纤维环的外层及后纵韧带内,即包容性突岀。但目前影像学检查对其是否为包容性突出尚不能鉴别。在CT扫描时,于突出椎间盘的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