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80614
大小:316.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创业者素质综合测评信度多元概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年第l2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09NO.12文章编号:1000—7695(2009)12—0473—04创业者素质综合测评信度多元概化分析毛翠云,梅强(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要:创业者素质测评难点和关键是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建立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采用简捷可靠方法采集江苏、浙江众多创业者中l5位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综合测评数据,设计多元概化随机双面交叉PXiXr研究及其G研究和D研究程序,应用mGENOVA软件,多元概化分析表明: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综合测评变量间的相
2、关系数较高,各变量维度和全域合成分数均具有较高的测评信度。关键词:创业者;素质;测评;多元概化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研究(概括度研究)和D研究(决策度研究)。在概化理论1引言中,测量的潜在特质叫测量目标,各种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创业者素质是指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叫做测量侧面。G研究主要确认测量目标和测量侧面及其关和能力,包括知识基础、人格品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系,并借助ANOVA或MANOVA来分解各种效应的方差和协创业者素质标准不是一个单一内涵的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方差分量;D研究则是在G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最大化概化多层次丰富内容的系统性概念⋯
3、。目前创业素质指标体系主系数和最小化误差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测量方案。要有:概化理论按照形式又可分为单变量概化理论(univariate(1)将创业素质分解成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学习Generalizabilitytheory,UGT)和多元概化理论(multivariate与创新能力、创业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企业运作管理与市Generalizabilitytheory,MGT)。单变量概化理论,用于区分各场开发等方面指标;误差分量,测验和组合测验分数信度的探讨、标准参照测验(2)按照素质的生理和心理构成来看,创业者素质包括界定分数的误差研究以及绩效评价中任务数量的确定,尤其
4、创业身体素质和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测评的重点,是在评分者一致性的研究方面是近来的热点。多元概化理论又包括智能素质(知识、智力、技能和才能等)、品德素质继承了单变量概化理沦的基本思想,在信度计算上也包含了(思想品质、创新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文化素质(文化广单变量概化理论,多元概化理论比单变量概化理论存在更多度、深度和社会工作经验等)和心理健康素质等;的优势,如在方差信息之外还包含了协方差的信息;可以从(3)按照管理心理学“冰山素质模型”理论,创业者素求特征根的方法得出最优概化系数及相应的特征矢量(各测质包括隐性的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显性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评维度的权重);不存
5、在单变量概化理论所存在的相关误差基础知识。其中,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是指创业行为习惯效应以及不能很好地解决测评中的多维问题的缺陷等。因此,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是成功创业者深层次特征,难于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在综合能力测试、心理测量等表接观察和测评;而创业技能和创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反现性评定中,使用多元概化理论确定评分者人数,较好地控复训练、创业经验积累和总结,可以逐渐掌握和提高,并容制评分误差,判断误差来源等。易直接观察和测评。创业动机和』割凄欲D2。总之,创业者素质测评难点和关键是创业者内在心理素创业期望cll刨、Ik期望㈨质。目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
6、化评价创业者f道德品质【)4素质,尤其是内在心理素质,存在指标体系系统性不强、指}法律意识I]5创、【品质C21敬、【k精神I)6标权重确定主观性大,综合测评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等缺陷。l创新精神D7本文拟对创业者内在心理素质综合测评多元概化分析,估计f韧性毅力和各种效应带来的变异,考察评定指标体系各维度和总体信度,内心理素养【j}抗折心耻I]8tZ,J业肯自我人角Ic3lI独乐观立性精神和自信心1)9为实现创业者素质准确便捷综合测评提供理论依据。【)10r创、Ik合作和队精神【)2多元概化理论简述创业肯价值J1冒险与『叠献身精’故神和I)l2现代心理测量领域中主要存在三大理论,即
7、经典测验理竞争意I]i:沦(CTT)、概化理论(GT)和项目反应理论([RT),前两㈣⋯者同属于随机抽样理论,GT是对Crr的扩展和改进,是现代心理测量界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概化理论的框架包括G图1创业者内在心理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结构收稿日期:2009—07—17。修回Et期:2009—10—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JE027);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G08-YB30);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J08C017);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