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70666
大小:8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铁腕掰不过“铁律”——中国宏观调控之制度因素分析2行政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铁腕掰不过“铁律”一一中国宏观调控Z制度因素分析2行政论文・・・铁腕掰不过“铁律”一一中国宏观调控之制度因素分析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需要“科学”起来——行政调控失灵原因分析之本次宏观调控,提出了一个基于“五个统筹”基础上的,蕴含着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这木身是一个发展观的巨大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冇就科学发展观的判断主体(谁判断)、判断客体(判断谁)、判断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得到学术上的论证。判断主体天然是政府吗?我看未必。比如电力建设项口表现出来的问题就非常明显。“我国从1969年开始,国内就开始缺电,经过近20年的建设,尤
2、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力度建设,1998年电力供需才首次出现平衡”。“三年不上火电”的错误决策,就是从这时开始”。问题是:难道当初作出这项决策的政府耍员自己认为这项决策“不科学”吗?显然不是。只是经济发展的状态远远超过了当初要员决策吋预测能力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发展是曲大量的政府所不能控制的因索所共同决定的结果。所以政府“天然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判断主体,木身就不是科学的态度。判断客体到底是谁?是地方政府吗?我表示怀疑。只冇当地方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投资主体的时候,由中央政府来判断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是否科学“似乎”有一点道理。但真问题是:无论是屮央政府还
3、是地方政府,都应该退出投资主体地位,由产权清晰的企业充当投资主体。只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才会按照“自负盈亏、口担风险”的规则游戏。而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这项规则完全失效,因为没冇让决策者承担责任的机制。李金华审计长近日坦言,审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披露了许多大案要案,令他更为忧心忡忡的是,究竞谁为这些审计出来的问题承担责任?判断的方式是什么呢?在目前这样的政治制度下,真理只是和现任领导站在一边。而在真止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才是游戏规则。所以,总的结论是:发展是否科学的判断主体是“市场需求”1佃不是“屮央政府”,判断的客体是“企业”而不是地方政府,判断的方式是竞争。这才是符合经济科
4、学规律的科学发展观。6、什么样的政府才是“理性经济人”?——行政调控失灵原因分析之三“经营城市”的口号从提出到现在,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由此造成的社会冲突却迅速发展成为当今屮国社会屮的主要孑盾。从目前暴露出来的情况看,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假设:政府作为“经营城帀”的主体,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有很大的差距。并因此造成了对木次行政调控失效的原因之一。理性Z所以被称为理性,是指其行为符合一系列的规律约束。比如老百姓作为消费者,一定在“收入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目标,所以会达下而的结果:mux/px二muy/py二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均衡状态,老百姓之所以无须教育就
5、属于“节约型”的消费者,是因为“收入有限”是其有效约束条件。但是政府则可以突破“收入约束”,可以发行债券、增发货币甚至是(地方政府)爷用孙钱,不顾继任者等方式达到S己的目标。如果用准确的经济数学语言描述,那就是“无收入约束”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结论是:mu二0,mu'<0o用经济学语言描述,就是说(政府)因为缺乏有效的收入约束,虽然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是其消费行为会一直到边际效用为零的时候才停止。其消费支出是典型的“随心所欲”。将“勤俭节约”当耳旁风是符合规律的选择。作为生产者,私人企业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来提供有限的产品。只要离开了那一均衡点,则会造成企业利润的下
6、降,甚至是亏损。私人企业为了扩大利润,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所以,私人企业有动力为社会提供“更便宜的、有限的”私人产品。但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却未无“成本约束”。官员们为了给个人或小利益团体寻求利益,其至会采用捉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方式捉供公共产品。所以会给社会提供“更贵的,更多的”的公共产品。所以我们会惊讶地在西部看到人员稀少的城市建设了“巨大的、役晚也光彩夺口的却空荡荡的广场”。私人企业投资必须受到“风险约束”,就是如马克思说的“惊险一越”旳没冇人购买。但是各级政府机构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其行为却无须接受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相对称的原则的约束。因为这种投资完成以后,产品不需要进
7、入“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不担心“惊险一跃”,不怕缺乏购买者。这就意味着其投资行为无风险约束。所以,这样的政府作为消费者没有收入约束,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没有成本约束和风险约束,其行为不适合用“理性经济人”模式进行分析。这种政府投资的特点是“非理性”或“反理性”。而硕币的另一面是:所有的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非理性行为,都符合决策者个人及其利益集团的理性——他们自己却可以通过这些不理性的投资行为获得数量不详的“灰色收入”(樊纲语)。可以佐证我观点的是李金华审计长今年的审计报告的第六部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