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

ID:46263641

大小:526.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_第1页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_第2页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_第3页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_第4页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89—_294.2010地质学刊第34卷第3期dDi:lO.3969/j.i鲫.1674.3636.2010.03.289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朱叶飞1,于军1,武健强1,吴曙亮1,李向前1,张景发2,罗毅2.苏一鸣1(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2.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摘要: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为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极具应用潜力的手段,特别是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对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D.InSAR和Ps-InsAR方法分别应

2、用于苏州地区地面沉降量的计算,并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水准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两种IIlsAR方法在苏州地区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它们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异同点及适用情况。关键词:D-IIlsAR;Ps·IIlSAR;地面沉降;江苏苏州中图分类号:P642.26;P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0)03一0289一061基于D—InSAR的苏州实验区地面沉降监测1.1苏州实验区与实验数据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是江苏乃至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密集,城镇众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地区用水量急剧增加

3、,加上绝大部分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整个苏锡常地区水质型缺水矛盾日益突出,众多用水单位纷纷通过开凿深井取用地下水以解决供水不足的问题,致使地下水开采不断增长,部分区域严重超量开采。苏锡常地区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起伏不平、高低落差大,松散地层的厚度与结构变化很大,地面沉降易产生不均匀性差异沉降,导致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灾害发生。目前已形成以苏锡常3个城市市区中心的局部性地面沉降,地面沉降量大于600mm的沉降区已连接成片,面积超过1350km2。沉降量最大的地方累计已达1.8m以上。图2是苏州地区sAR成像后的幅度图像,图2中的P1一P8是选择的水准点,均匀分布于城

4、区范围,用于对InSAR结果进行验证。1.2实验区D—InSAR数据处理采用两轨法完成了苏州实验地区的D—InSAR处理,即先利用实验区地表变化前后2幅单视图像图1苏州市大范围区域图2苏州市城区(约10km×lOkm)及部分水准点分布收稿日期:2009一11一04;编辑:陆李萍作者简介:朱叶飞(1978一),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遥感机理在地学中的应用290地质学刊2010年9月生成干涉纹图,再利用事先获取SRTM的DEM数据模拟纹图,从干涉纹图中去除地形信息,即可得到地表形变信息。两轨法几何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m和s分别表示主辅图像传感器,设SA

5、R2次过境时,地面在雷达视线方向(Lineofsight,LOS)上发生△r的形变,则形变相位为:妒耐=一譬△r从式(1)可以看到,差分相位对地形变化非常敏感,测量精度达到波长量级,对ERs—l/2来说,当地表在视线向位移2.8cm时,就可以产生2耵的相位变化。相对于三轨法,二轨法的优点是无需对干涉图相位解缠,避免了解缠的困难。但是对于无DEM数据的地区无法采用上述方法。在引人DEM数据的同时,可能引入新的误差,比如DEM本身的高程误差、DEM模拟干涉相位与真实SAR纹图的配准误差等。图3两轨法几何模型图二轨法D-InSAR的整个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共收集了从1993年2

6、月一1995年12月间的ERS—lSAR原始数据,经SAR成像处理,形成单视复数据(SLC),图幅的中心位置为(N31.79。、E1规71。),影像覆盖区约为106h(长)×38l【Ill(宽),完全覆盖整个苏州市。基于干涉对短基线距和时间间隔的考虑,D—InSAR方法选用的ERS-1干涉图像对具体参数见表l。选用S肼M的DEM(90m×90m),转到sAR雷达坐标系(Range—DopplerSARc00rdinates)与主图像进行配准,用于模拟地形相位。利用两幅SLc作差分干涉图,干涉图减去DEM模拟的地形相位图得到去平地效应后的差分干涉图(图5)。然后计算相干系数

7、并进行相干性分析,用相干系数图(图6)辅助相位解缠,最后将解缠相位转换为地面沉降量(图7、图8)。1.3D—InSAR处理结果分析从沉降结果图(图7、图8)来看,除了城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相干性都很低,虽然城镇分布有少量相干图像之间的几何精校正去平地效应二[自适应滤波、相位解缠地形相位的去除地表形变差分干涉相位图图4两轨法D-IIlsAR处理流程图点,但这些信息在D—InsAR中基本不能用来得出地表沉降量。最后除了苏州城区,其他地方基本没有结果。但市区东北角因为相干性比较低而没有结果,但根据其他观测资料,这一块区域的沉降量在市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