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ID:46247260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2

柱下条形基础_第1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2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3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4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5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6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7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8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9页
柱下条形基础_第10页
资源描述:

《柱下条形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柱下条形基础1)构造要求1、基础梁高力=(丄〜丄",使梁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以调整不均匀沉降;482、翼板厚度通过计算确定,但一般不小于200mm,当介于200到250Z间时,取等厚翼板;当大于250mm时,取变厚度翼板,,51:3。3、端部宜挑出一定长度,以增人面积并调幣形心位置,长度为边跨的丄〜匕434、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梁二侧比柱至少宽fl!50mm;5、碇强度等级不低于C20;6、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应按M、V图配置,考虑整体弯曲,顶部纵向受力钢筋宜全部通长布置,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总

2、而积的1/3。7、梁内箍筋:/当梁腹板高度人于450mm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不少于0.1%A,间距不宜大于200mm;/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同篩筋,间距500〜700;/梁内箍筋形式应采用封闭式,直径6〜12,一般大于8mm■当梁宽b<350mm采用双肢篩;■当梁宽bg(350,800],采用四肢箍;■当梁宽b>800mm,采用六肢箍。8、底板配筋要求■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能小于10mm,间距为100〜200;■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8〜10,间距不超过300mm

3、。■纵横向交接处连接见规范。2)内力计算:基础梁和底板1、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简化法:一般假定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实践屮采用二种计算方法,静定梁法和倒梁法。为满足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般要求基础梁有足够的相对刚度。■静定梁法计算吋先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础梁上,分析受力(简图见教材),故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意截曲M、Vo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倒梁法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大时,各林Z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把林脚视为条形基础较支座,将基础梁按倒

4、置普通连续梁计算。其适用范围为:■上部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均匀;■棊础木身刚度大;地基土质均匀当不满足静定分析和倒梁法计算条件时,宜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2、计算步骤1.确定基础底板尺寸:一般为狭长矩形。长度L可按构造确定柱间距和两端伸出的悬臂长度;宽度B轴心受力bA—(九一%d+兀九)•/偏心受力按轴心初定,并适当放人,验算r"~fa2.翼板内力计算一同殓墙下条基/求基底净反力;/计算单位长度线荷载;/按悬臂构件计算M、V;3.基础梁内力计算"基础梁尺寸初定;/求基底净反力;/计算倒梁承受线荷载;“根据计算简图,计算不

5、利截面内力;/根据M、V进行配筋计算。注意:1)当条基相对刚度较人,由于基础驾越作用,其两端边跨的基底反力会冇所增人,故两边跨的跨屮弯矩及第--支幄弯矩值宜乘以1.2增人系数;2)采用倒梁法计算所得的支座反力,一•般不等于原有柱子传来轴力,实践中捉岀“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加以调整。即将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之差,均匀分布在相应支座两侧个1/3跨度范围(边是悬跨取全部)作为基底反力调整值,然后在单独反力调整值作用下,按连续梁计算内力,最后与原算的内力叠加。四、柱下交叉条形基础设计1)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简化计算,通常把柱荷

6、载分配到纵横两个方向基础上,然后按条基计算。2)分配原则必须满足:1)静力平衡p;=pix+piy2)变形协调©=coix=coiy3)变形计算利用基床系数法(弹性地基梁)采用文克勒弹性地基梁模型可得在集中力作用下地基梁的变形规律。co=-^—ZL2Kbs式中:Z厶一外伸长度影响系数,当1=定值,可代入计算当L=0,Zl=4当L=oo?ZL=11)角柱节点2)边柱节点3)内柱节点注意:当交叉条基按纵横方向分别计算时,节点底板面积被使用了二次,对此町加大节点荷载的方法,加以平衡。3桩基础主要设计步骤与内容3.1桩基础设

7、计内容桩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屮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桩基础设计内容包括:(1)确定桩的截面尺寸和长度,确定承台埋深;(2)单桩配筋设计和计算;(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而布置;(4)承台结构计算(冲切、受剪和受弯)及设计;(5)桩基沉降计算(6)绘制桩及承台施工图。3-2桩基础设计方法(一)桩基础的类型包括:低承台桩基高承台桩基按桩布置方向分:垂直桩斜桩(二)桩基设计原则桩基是由桩、土和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应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桩基设计应按变形控制设计。

8、桩基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单桩承受的竖向荷载不宜超过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3)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稳定性演算。(三)桩的分类(1)按受力状况分: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2)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和灌注桩。(四)单桩竖向承载力取决于桩身材料的强度和地层的支承力两方面(1)按桩身材料的强度计算,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