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

ID:46235464

大小:107.28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11-22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_第1页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_第2页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_第3页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_第4页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媒学术网:一,框架分析方法与新闻话语研究框架分析(FramingAnalysis)方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的重视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対新闻话语方面的研究方面,应用更为广泛。这里纽编的几篇文章,从方法内涵、个案研究、理论渊源等方血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供相关研究参考。媒介框架Z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黄惠萍(2006-07-3019:05:42.0)摘要:认知心理学之构念启动与使用模式指出,构念若因外界重复刺激而长期被启用后,可对相关评估产生长时性

2、影响。本研究认为,媒介框架在具备强度与实时性时,可能重复启动受众知识仓储相关构念,并因此发挥长期预设判准效应。本研究以核四案为例,探讨预设判准效应(priming)与框架(framing)一•项媒介作川的相关性,以及媒介框架在个人层次的运作机制与效应。内容分析与受众调查分析显示,核四案报导中,媒介主要框架同时具备强度与实时性,符合产生长期效果条件,且受众是否采用媒介主要框架也显著预测其核四政策立场。这说明媒介报导一议题时,跨时期使用的主要框架,可对阅听人相关政策的评估产生长期预设判准效应。另外,核四上要框架

3、的采用也是看核四新闻频率与核四立场的中介变项。受众看愈多核四相关新闻,愈易采川媒介主要框架认知核四,也因而愈倾向赞成续建。这指出,媒介主要框架所隐含的拥核立场可影响民意,主流新闻媒体是一替民进党政府反核四政策「公I匸当化」(dele£itimizinz)的重要机构。关键词:媒介框架、受众框架、框架作用、预设判准效应、政策评估、核四宣、刖吕媒介预设判准(priming)及框架(framing)作用是继议题设定功能(Bgenda-seUing)之后,检验媒介内容与阅听人认知图像与态度之研究。有关此二项主题之研究

4、不仅代表八O年代末迄今媒介效果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也显示效果研究从早期观察阅听人态度变化转为认知以面的爆响后,車新以更细致的概念描绘媒介内容对阅听人态度的影响。此一细致化倾向同时反映在媒介内容的分析方式与阅听人影响的内涵。在内容分析方回,研究方向已从议题「量」的分析转为「质」的分析。比如,议题设定功能及预设判准效应皆强调媒体在不同议题的报导量对阅听人的彫响,但框架研究则旨在分析媒体呈现议题的方式对阅听人的影响。而在影响内涵上,也从议题设定对阅听人重要议题排序认知的观察,进一步观察此一认知对受众政治评估的影

5、响。比如,预设判准效应即指出,议题经大量报导后,对成为阅听人评估政治人物表现的依据;框架研究也发现,当议题以不同框架呈现时,可影响阅听人社会问题的责任归属。虽然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川更能揭露媒介讯息对阅听人影响的政治意涵,且有关此二项媒介作川的影响也已累积许多实征发现,但许多研究并未详述二项作川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Price&Tewksbury,1997)O也山于过去对此二项媒介作用的运作过程较乏系统性的理论解釋,研究者对稍早提出之媒介议题设定功能与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川的相关性遂有不同看法。提出议题设定之

6、McCombs与Shaw(1993)认为,侦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皆为议题设定的延伸,因为前一•者的运作过程也都与至要讯息的传递侑关,只是议题设足传递的是不同议题的重要性,而框架作用则在传递议题内不同特色的重要性。因此,McCombs与Ghanem(2001)指出,原来提出的议题设定功能可称为第一层之议题设定,H'lJ框架作用则为第二层Z议题设定。反Z,Kosicki(1993)认为,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在理论与实征观察上皆有别于议题设定,并非后者Z延伸,因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川皆发展自认知心理学观点,二者

7、所检视之媒介效杲也与原來之议题设定不同。而Price与Tewksbury(1997)则认为,议题设定、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三者皆与讯息之启动与使川有关,但预设判准效应涵义较议题设定广,议题设定实为预设判准效应之一例;至于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川之别,则在前者与讯息的近川性(accessibility)令关,后者则与讯息的应用性(applicability)有关。Price与Tewksbury(1997)对于议题设定、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的看法,源自心理学记忆结构之联结网络(associativenetwo

8、rk)理论。他们认为,过去以此三项媒介作川为主题的研究,除Iyengar等(Iyengar,1989,1991;Iyengar&Kinder,1987)曾尝试解释其心理机制外,其它研究着墨不多。而Iyengar虽曾指出,媒介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对阅听人的影响与讯息Z近用性有关,却并未区分二者运作过程的差异。因此,Price与Tewksbury(1997)遂借用心理VZ记忆联结网络概念发展一构念(constru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