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22220
大小:53.57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1-21
《铜山区防洪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铜山区2009年防洪预案(修订)—、全区概况1二、水利工程基本情况11、骨干河道及堤防12、水库7三、防洪抢险预案81、微山湖及郑集河防洪抢险预案82、重要河道防洪抢险预案93、崔贺庄水库防洪抢险预案124、小水库防洪抢险预案13四、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及调度131、防汛抢险物资储备142、防汛抢险物资调度14五、防汛抢险队伍组织和调度151、防汛抢险队伍组织152、防汛抢险队伍调度15六、水利工程防洪排涝调度方案15七、铜山区主要涵闸、水库汛限水位17八、附表1、铜山区骨干河道基本情况表2、铜山区重点涵闸基本情况表3、小(一)型水库基本情况表4、小(二)型水库基本情
2、况表铜山区防洪预案(2009年修订)—、全区概况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环抱徐州市区,北靠微山湖、贾汪区;东邻邳州市、睢宁区;南与安徽省灵壁、宿区、肖区交界;西北与丰、沛区毗邻。2005年6月,徐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铜山区现有20个镇一个农场、312个行政村,人口118.2万,积1856.6平方公里,耕地156万亩。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矿井、工厂星罗棋布。铜山区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又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4.3°C,年平均降雨量80&6毫米。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冬季干燥,春秋易旱,夏
3、热多雨。铜山区属淮河流域,地跨沂沐泗和奎滩河两大水系。废黄河自西北向东南斜穿全区,以废黄河堰南侧边缘为分水界,其北为沂沐泗水系,其南为奎滩河水系。铜山区地貌特征为“三片平原三片山,黄河故道一高滩”。二、水利工程基本概况全区共有郑集河、大运河、徐洪河、废黄河4条流域或区域性河道,顺堤河等16条骨干河道,1080多条大中沟,2万多座配套建筑物,22座中小型水库,175座塘坝,1400多座翻水站,3000多眼机井。1、骨干河道及堤防⑴微山湖湖西大堤湖西大堤在我区境内长18.2公里,1958年4月开始修筑,经多次加高而成。原设计堤顶高程39.5米、顶宽8米。1973年至1
4、978年,我区在湖西大堤上先后兴建岱海涵洞、岱海闸及八段闸等3座穿堤建筑物。1999年湖西大堤按50年一遇标准加固,堤顶高程40.1米,迎水坡1:4,背水坡1:3。郑集河以北段堤顶宽8米,郑集河以南段堤顶宽10米。封闭岱海涵洞,岱海闸、八段闸拆除重建。⑵郑集河郑集河是丰、沛、铜三区的骨干排涝河道,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本区境内郑集河全长36.8公里,其中干河13.7公里、南支河16.6公里、北支河6.5公里,流域面积138平方公里。1996年冬疏浚标准:郑集南支河黄集东桥以上段,河底高程31米,河底宽15米;黄集东桥至松林段,河底高程31米、河底宽
5、8米。郑集北支河河底高程32米、河底宽10米。郑集干河松林至郑集闸段,河底高程31米、河底宽25米;干河郑集闸下至湖口段,河底高程28.5米,河底宽40米。设计滩面除郑集北支河为8米外,其余都是10米。堤防迎水坡均为1:3,背水坡均为1:2。我区境内的郑集闸及郑集河口闸均由市防指统一调度。⑶大运河我区境内大运河为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是1958年至1963年对原不牢河全面截弯取直、拓宽加深而成。1983年至1984年按二级航道标准进行全面整治。蔺家坝闸至解台闸段长24公里,河底高程27米、底宽60米、堤顶高程36-33.5米。解台闸下段,河底高程21米、底宽60米、
6、堤顶高程32.5-32米。我区境内的蔺家坝闸及蔺家坝船闸,分别由南四湖管理处和市水利局管理。⑷徐洪河(房亭河)徐洪河是徐州市以东地区的骨干排涝河道,我区境内长26公里,流域面积233平方公里。1990年冬疏浚大庙站以下段长27.5公里,省、市统一更名为徐洪河。大庙站下至薛湖段,河底高程23米、底宽15米;薛湖至单集闸上段,河底高程23米、底宽25米;单集闸下至铜邳边界,河底高程19米、底宽35米。我区境内主要水工建筑物有单集站和单集闸,隶属市水利局管理,大庙镇境内的浮体闸仍属我区管理。⑸废黄河废黄河自西北入何桥镇,向东南经市区,经我区单集镇入睢宁区,2005年区划
7、后我区境内长41.7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1984年至1990年我区对铜肖边界以下至铜睢边界长69.4公里河道进行了治理,开挖中泓,修筑堤防。我区境内有周庄闸、城头橡胶坝闸及市水利局管理的温庄闸。沿线修筑了王月铺、胡集、大龙口、大湖、六堡、杨洼、水口、下洪、吴湾、崔贺庄共10座平原水库,兴建了刘集(坝台)、大孤山、王山等3座补水翻水站。开辟了张湾大沟、丁万河、崔贺庄、白马河等4条分洪线路,设计分洪能力分别为150、50、50、140立方米/秒。废黄河历史上是黄河故道,地势高亢。黄河从1194年至1855年夺汴、泗入淮660余年,上游大量泥沙下移淤积,形成一
8、条“悬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