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22160
大小:284.9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1
《铁道工程专业毕业论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鹰形人字拱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专业:铁道工程鹰形人字拱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摘要提出-•种新型的组合桥型一騰型人字拱斜拉桥。本文强调桥梁设计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力学特性。建筑艺术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文章介绍了它的空间构成,分析了它的受力特征,论证了该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并从整体上阐述该结构的适用范围、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关键词界形拱桥人字拱斜拉桥翼形桥塔造型艺术SummaryAnovelcombinationofbridge-type-typethewordeaglearchcable-stayedbridge・Thisemphasisonbridgedesignshoul
2、dbeconsideredusingthefunction,mechanicalproperties.Architecturalartandenvironmentalcoordination.Articledescribesitsspatialcomposition,analysisofitsforcecharacteristics,demonstratedthestructureofscience,rationalityandprogressiveness.Anddescribedtheoverallscopeofthestructure,characteristicsofthet
3、imesandpracticalsignificanee.Keywords:arch-shapedcable-stayedarchbridgewordplasticartswingpylon一、绪论二、空间构成1.设计标准2.主梁与桥而板3.桥塔4.钢管混凝土斜撑5.斜拉索三、结构静动力分析1.静力分析2.动力分析1.小结四、美学概述1.形式美2.功能美3.建筑环境及其协调性4.桥梁附属设施的协调五、发展前景及展望••…六、结语七、致谢一、绪论桥梁建筑作为现代文明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性建筑结构物,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然而一座优秀的桥梁往往以其雄伟壮丽、粘巧隽秀而显示出人民的创造力,
4、以其先进的技术、粘湛的工艺反映出社会的牛产水平,更以其磅腐气势、雄伟浑厚标志着时代精神,从而成为一项艺术杰作。为了保证现代桥梁的新、美、稳的建筑特性,以及日新月片的世界发展所要求的鲜明时代特征,如何突破传统的桥梁在结构或造型上存在的局限性,便成为了现代桥梁建设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作者在重庆交通学院周志祥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桥梁结构型式,即斜拉与异型人字拱的组合一騰形人字拱斜拉桥。下面以某桥的投标方案为基础,作简要分析。设计荷载:汽一20,挂一100,人群3.5kN/mo桥跨布置为70m+70m,全长140m,宽14m,主桥跨采用翼型桥塔单索面斜拉桥(见图
5、1)。上部结构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竖琴式单索面,塔墩为双薄壁柔性墩身配钻孔灌注桩基础。2.主梁与桥面板主梁截面采用抗扭能力大的斜腹板单箱截面,梁高1.8米。主梁内不设中横梁而采用每隔2.5米设置一对预应力混凝上斜杆來传递拉索拉丿J,在箱梁顶板屮央锚索处设置加强的小纵梁,既利于锚索,又使行车道板受力明确。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丿IJ50号混凝土。考虑到近年來桥面板破坏的主耍原因往往是钢筋的锈蚀,桥面板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ERC)(该材料具冇很高的的抗疲劳和静力强度,且造价低于普通钢筋混凝土)。2.桥塔采用翼形桥塔的造型,矢跨比1/7,有效地降低了主塔建筑高度,减少了塔柱材料的
6、用量及造价,符合城市桥梁建筑耍求。桥塔采用箱形变截面拱,受力分析表明,桥塔下半部拱肋承受压力,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同时,作为拉索锚同段,为防止锚固力作用下的开裂,可釆用体内冇粘结的预应力钢丝束或体外无粘结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将预应力作为外力来平衡拉索产生的内力。上半部拱肋承受拉力,采用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以增强抗拉能力,减少纵向裂缝出现的可能性。3.钢管混凝土斜撑在主塔两侧分别架设两根钢管混凝土斜撑,作为偏心受压杆件,承受水平推力。其端部与翼形主塔相连接,构成界形人字拱,增强了主塔的抗压能力与桥的整体刚度,同时对主塔起支撑作用,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4.斜拉索斜拉索由1
7、2对e5nun高强钢丝平行钢丝束组成。拉索在梁上的标准索距为&帥。拉索两端安装抗疲劳性能良好的特殊冷铸锚具,方便预加应力、卸载和换索。三、结构静动力分析1.静力分析将桥作一平面模式进行受力分析。全桥共分70个单元,76个节点,12种截血。设计荷载按汽超20计算,挂车按120验算,人群荷载3.5kN/平方米。平面分析模式如图2。由图3,4,5可以看出:在恒载作川下,最大弯矩发生在约1/4跨径处,最人负弯矩发生在墩顶处的主梁截面;最大剪力发生在塔根处;最大轴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