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18168
大小:49.2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1-21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五:确定文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咼考作文咼效指导揭秘之五:确定文体江苏省镇江中学陈乃香【要义点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三大主要命题形式。从文体上而言,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前,除去两年的作文题文体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其他文体之外,即1994年《尝试》规定写记叙文,1998年《坚韧一一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两题选一或另拟题目),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写一篇文章,但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实际上就是允许考生自己确定文体,只是没有明说。其他都规定写成议论文,议论文成了独霸天下的
2、文体。自从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以话题作文(当年没有明说,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第一次冠名为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以来,文体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平时的写作训练和高考阅卷的情况来看,记叙文的写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无论是数量还是高分作文都是以记叙文居多。这种情况到去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出现后,有所改观。因为话题增加了思辨性,因此重视议论文的写作乂被重新提了出来。当然2004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并没有继续走下去,“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话题,使得散文的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况,几乎一统天下。
3、其实冷静下来思考一番,文体上的任何偏废都不可取。《考试大纲》说得很清楚“写作”要“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记叙文(包括散文、小小说)、议论文和说明文都是高考考查的文体范围。某一年写某一类文体比较讨巧实际上是不公正,也是不科学的。【方法点津】面对文体不限,如何确定文体呢?一要看话题适宜用什么文体。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的作文,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作文,编故事、写记叙文比写议论文似乎顺手些;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写议论文比编故事、写记叙文似乎顺手些。二
4、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如果你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故事,就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散文或者小小说;如果你理性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杂感;如果你平时喜欢古今诗词,有较强的炼字炼意能力和音韵知识,就可以写一首诗;如果你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介绍,也完全可以写一篇说明文。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材料是作文写作的物质基础,如果缺少材料的话,即使自己偏好某种文体,也只能放弃。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
5、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整一、连贯、动态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积累;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四要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只耍你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功底,不妨去选择那些比较“冷僻”的文体(比如小小说、寓言、童话、戏剧、小品等)去写,或创造“另”类文体(套用应用文体、移植专业文体、自创无名文体),这样,你的文章也许会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从而获得高分。一、记叙文写作1.耍重视立意,注意多点题。立意就是确立
6、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它体现了一个作者对写作对象(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认识的高度。一个考生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相反,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低俗、幼稚的认识,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同时,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2.要选好题材,准确且新颖。可以是题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旧题材写
7、出新意。题材还可以也应该进行合理虚构。选材时,要尽量写校园外的,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要尽量写有一定的典型性的(能够以小见大),要尽量写一个片断,要尽量写能展开的(展开后能“出彩”的)。1.要设计线索,能纲举目张。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繁杂、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岀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其设计
8、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2.耍感情真挚,能打动读者。考场作文耍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