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02256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以人文为中心,又涵摄宇宙万物。抬头看,犹如千层宝塔,非登高不能望其远;闭目思,好似万丈深渊,非临渊不能探其究。从古老的《易经》到诸子百家,从正统的儒家经典到儒释道的三足鼎立,无一不注重人格的完美、理想的追求和以修身为本。正是这种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永生不朽的灵魂,酿就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血液,更成就了世界的历史,为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第一。“1986年,英国著名学者坦普尔出版了《中国一一发现和发明的国度》,是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导下写成的。他在书中指出,现代世
2、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是源于中国。他介绍了古代中国的100件发明创造,称之为100个'世界第一'”。[1]考察这一百个第一,都出自于中国的元代以前。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可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世界级发明创造的人才来的。又如德国教育家卡尔?伯克博士所说:“中国人民勤劳、聪明,为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至今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德国人总说,当我们的祖先还穴居在树林之时,中国人民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倘若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o”[2]卡尔?伯克博士的这段话不仅是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评价,更揭示了一种
3、关系:我们中国的教育不能脱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本质所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几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被荡涤着,变革中的教育也几乎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归宿,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我们的教师上课是为了传达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要求;我们的学生埋头苦干,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即使是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多数时间也是用在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上,而剩下的少部分时间才是用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近期,我在校文教书店做的一次“课外阅读”调查显示:78%的同学在“最喜欢的书”
4、一栏选择了《红楼梦》、《论语》等,然而在“看得最多的书”中选择了英语、计算机等实用书籍的却达到了72%。有同学说:“现在课程紧,又忙着过级,哪有时间读那些'闲书'啊?这些书又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追逐的只是一个世俗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功利、成功似乎成为人生的全部意义。我们的评判标准也逐渐由过去注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转向注重人的功利取向和社会实用性。我们的很多同学,早已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情感的浪漫,浮躁地追求着个性与自我的貌合神离,趋之若鸳地扑向了功利性,高效性的纯工具
5、理性和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正迅猛地吞噬着一切高品味文化。也就是说,教育的这种功利性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了迷惘的境地,导致了我们教育丧失了最为本质的人文性。为此,笔者提供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仅作参考。一、提倡人文性教育中国当前的大政方针是以人为本,德法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当前的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与此方针相结合,提倡人文教育,建立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人性”的教育,使教育人道化和人性化,其手段是要加强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坚持科学性与倡导“人文精神”相结合。所谓“人文精神”
6、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人”的基本立场。“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求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当然,我们的“人文教育”不需要口号、呼声,而是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站稳脚跟,使他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良性格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追求“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二、充分挖掘文化宝藏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宝藏的可利用性,注重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利用。我们的文化,多是以历史典籍、文物古迹、文艺作品等客观形式流传下来并呈现出来的,它是世代人智慧的象征
7、,是中国人坚韧性和创造精神的结晶。我们的教育应该创造这样的条件,让青少年有机会去触摸、去了解、去关注这些蕴含了数千年文化的客观事物,让青少年领略它的璀璨,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它们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或图书馆里的线装书,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并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让青少年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让他们不只是算计事物对于自己的功利价值,而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的归宿与寄托。三、营造高品味的学校文化环境高品味的学校文化环境可用“文”、“雅”两个字来概括。“文”体现知识,不仅在教室、图书馆、
8、实验室,而且在整个校园环境都应该体现文化的气氛。学校的历史文物、名胜景观和花草树木该有标牌说明;道路房舍、实用设施和工作规范等有明文指南。“雅”是高雅、雅致。学校要体现高于社会的文明格调。景观布置、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熏陶。总之,校园的环境该使任何人一进入校园便能意识到一种文化,感受到一种科学人文的气息。校园处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